第42章 (第2/3页)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项羽,彻底清除反动力量,才能保证我们祖国的长治久安。”
彭越刚刚战胜,也有点得意,他保持着渔民本色,赤着膊懒洋洋的站在田荣面前:“谨遵大王命令。”然后果真带着一队兵去进攻楚国,项羽一听,觉得好笑:“派个打鱼的来跟我打,那竖子莫不是疯了。哪位去给我把那老渔夫捉来。”
他手下一个叫萧公角的人答应道:“我去。”楚国的县令称公,这萧公角大概当时官任萧县县委书记,大概觉得不满足,想打一仗升为地委书记,谁知他和彭越一接战,却被彭越打得大败,别说地委书记了,只怕这个县委书记也做不成。项羽大怒,骂他道:“萧书记,没想到你连一个老渔夫都打不过,我怎么说你好呢?我好歹也是贵族出身,不爱说脏话,要是换刘邦,你的十八代祖宗只怕会被骂遍。你真是一盒完美无暇的废物点心啊,送年送节都拿不出手。”
萧公角两颊绯红,默默无言地退下。项羽正盘算着亲自出征,谁知信使突然像信鸽一样飞了进来,大呼小叫:“不好了不好了,刘邦已经攻拔关中,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楚国了。”
第44章 韩信的发家史(上)
原来在田荣统一齐国,派彭越攻打楚国的时候,刘邦已经从故道(褒斜道以西的一条跨越秦岭的通道)进军,袭击章邯的雍国。这里,我们要谈谈刘邦为何敢于下这么大的决心,原来是一个叫韩信的人在背后给他打气。
韩信这家伙太有名了,在中国可以说妇孺皆知,他是淮阴(今江苏清江西)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但读了不少书。这让人百思不解,我们知道,在古代有机会读书的人,应该说还是有些钱的,否则每天要下地干活,哪有钱和时间干别的。当然,有些天生喜欢读书的除外,他们会见缝插针地自己寻找读书机会。我们看民间故事,经常会发现有些放牛娃躲在乡村私塾蹭课,有些也确实作出了成就,比如王充。但绝大多数没这个运气,所以韩信可能早年家里还算小康。按说像他这样的人,去做小吏是再好不过。当时做小吏需要认识几千个字,在文盲率极高的秦代来说,他有着天生的优势。可是偏偏因为穷,品行又不大好,被列入了当地“不许做官”的黑名单。他这人还懒,不肯种田,也不愿摆地摊,只好到处蹭饭,搞得后来熟人见了他都吓得关上门,好像冤魂出没。他常去蹭饭的一户人家是下乡的南昌亭亭长,在这位亭长家,他一连蹭了几个月饭,亭长到没说什么,但亭长的妻子有意见了,于是改变了生活作息,大清早就把饭煮好,匆匆忙忙吃了。史书上写的是“晨炊蓐食”,注释说是早上煮好饭,没刷牙,坐在席子上就吃了。清朝的王念孙不同意,说哪有坐在席子上吃饭的道理,汤打翻了不好洗啊。这说得也是,男人倒无所谓,大凡是个正常的女人,都绝对不会允许老公孩子坐在床上吃饭,因为洗被褥是她的事。王念孙因此把“蓐”改释为“厚”,也就是说吃得饱饱的。这个解释我也不大信,我怀疑“蓐”可能也有“早”的意思,它和“早”的古音也不算远,但因为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