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 小白舰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8章 小白舰队 (第2/3页)



    “叮铃铃……”随着电铃响起。“共工号”缓缓驶出队列,官兵们马上跑到各自岗位,各就各位。

    “共工号”稍微转了下方向,将右舷对准那艘日本渔船,2座双联3m主炮塔和右侧的6座15炮廓式副炮,6座76mm甲板炮开始缓缓转动。

    “目标密位1366距离7640米,风向xx风速xx航向xx速度xx…”炮术指挥室很快报出了相关参数。

    各炮位立即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了射击诸元。

    “轰……”

    舰首的一号主炮塔首先开火,不过炮声清脆,完全不是主炮的那种闷雷式的声音。再一看,主炮炮口根本没冒出火焰,冒火的却是固定在主炮管上的一根小管子。

    这是一门3mm速射炮。它被撤除地盘和炮架后,以一定角度固定在了主炮管上。不单丨主炮如此,其他的152mm炮廓式副炮和76mm甲板炮也是这样,只是它们在炮管上固定的是一把步枪。

    嗯,这就是原时空后世pla创造的“以枪代炮”训练法,这种做法可以在训练炮术技能的同时,大大减少训练成本。因为实弹训对场地要求非常高,而且大口径火炮和炮弹都很贵。像战列舰上的主炮,一根炮管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不等,而一根炮管通常打上一两百发就报废了。如果平时也用实弹训练的话,就连英国、美国这种大土豪国家,都承受不了。

    所以为了在平时也能训练操炮技能,需要有弹着点来检验瞄准点是否准确,本位面的中**队就照抄了后世的办法,他们先测试出了不同的火炮和步枪弹道数据后,按一定的角度在大炮上固定小炮或步枪,用小炮和步枪的弹着点来检验瞄准点。而且这个固定装置还是调整角度,可用于测试各种射程和装药量的瞄准点。

    “偏离密位xx距离26……”炮术指挥室马上报出了修正数据。

    在旁边的美军肯塔基号战列舰(b0和俄亥俄号战列舰(b2)也注意到共工号的动作,他们在向旗舰通告后,也驶出队列跑来当围观群众。

    “这些中国人真聪明,他们居然想出了这种办法来训”俄亥俄号的舰长忍不住说道。

    旁边的大副说道:“是啊,这样一来节约了昂贵的主炮,也相当于进行了实弹训这办法真不错,我们也可以试试……”

    舰长摸着下巴说道:“不,不是那么简单,小口径炮和重炮的弹道特征差别巨大,只是简单固定上去是达不到模拟效果的,他们肯定有什么诀窍,比如换算公式和模拟射表什么的……这些中国人的嘴都很严,我前几天就问过,结果什么都没问出来。我估计我们必须要给点好处给他们,才能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已经司令建议了……”

    肯塔基号战列舰上也在讨论,不过他们谈论的对象却是中国舰队配置的水上飞机。此次中国参加演习的六艘战列舰、六艘装甲巡洋舰和两艘防护巡洋舰(吉尚级和雷诺堡级)都配备了水上飞机。而且它们在翻新时还加装了液压弹射器,可以直接在舰上放飞。

    刚才“共工号”就释放了一架水上飞机,现在这架飞机正在日本渔船上空盘旋,通过电台不断的将各种信息反馈到舰上。

    肯塔基号的舰长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那架飞快,他看了好一会儿,才羡慕的说得:“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航空技术确实是世界第一的,这种水上飞机非常先进。有了这个会飞的眼睛,战列舰的视野就可以增大好几倍呢……”

    “我国的飞机发展太慢了,现在还造不出能用的水上飞机。”旁边的副舰长遗憾的说道。

    虽然在1905年6月,法国著名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浮筒式水上飞机。但这架飞机本身并没有动力,仅仅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这架滑翔机是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的。而中国在去年10月,就已经制造出了能够在水面自行起降的,真正的水上飞机。

    受了刺激的各国航空界纷纷上马水上飞机,不过直到现在还没有一款可以实用化的。美国也不例外,莱特兄弟的莱特飞机公司也在搞水上飞机,但他们最好的一款也仅能飞行6公里,高度不到30米,比起中国的同类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没关系,中国现在是我们的准盟友,可以先找中国人买,再引进技术。只要有了参照的对象,相信以我们美国的工业实力,很快就能制造自己的水上飞机了……”

    中国海军装备的这款水上飞机是湘阴飞机制造厂(湘飞)出品,这是一款双翼双浮舟式水上侦察机。外观类似于原时空的爱知ah--水上侦察机放大一圈的样子。军队编号是“水侦-l”,外号“海鸭”。

    “水侦-l”机长6米,翼展ll米,机高b3米。空重106公斤,载重68公斤。动力系统是一台“hhq03乙型”活塞式气冷发动机,单台功率20千瓦(3匹马力),螺旋桨是一副硬木三叶螺旋桨。它的最大飞行时速是l75公里,巡航时速130公里。航程20公里,升限706米。机头装有l支7毫米口径19uu式机枪,后座也有l支同型机枪,由观察员操作。

    “水侦-l”在经过几个月的试飞和改进之后,于今年2月正式投产,现在已经生产了3多架,除了2架分配给空军和陆军,其余的全部分给了海军。

    在这次联合军事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