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刘邦和项羽(4) (第2/3页)
“当年袁绍引狼入室,将董卓请到洛阳,恐怕也是差不多吧?”
艾飞雨点头说道:“然也。当年刘邦和项羽约定,谁最先进入关中,就听谁的号令,结果最后刘邦先入关灭秦,功居位。即便不能如约封为关中王,至少也该把刘邦的家乡封给他,或封得离家乡近一点,以慰藉这支人马的思乡之情。这样不但可以卖刘邦一个人情,还可以削弱刘邦对自己的威胁。项羽自己一门心思要衣锦还乡,应该知道别人也有同样地念头。事实上。刘邦的将士的确是在日夜盼望着可以回去家乡。只要能够回去家乡,他们就不想继续打仗了。麾下的将士已经不想打仗,刘邦又如何能够威胁到项羽呢?没有了将士的支持,刘邦最多做个田舍翁罢了。”
“遗憾的是,项羽偏偏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对刘邦先入关中的忌恨,忌恨他抢了自己的风头,竟然把刘邦打到当时视为蛮荒之地的汉中,当年地汉中,可没有现在这么富庶。以至于刘邦一天都不愿意在那里呆下去。麾下的将士也恨透了项羽,他们的怒火被引爆出来以后。刘邦马上利用上了这股强大的力量,他引兵东讨项羽,最终经过一连串艰苦的斗争,打败了项羽。从他一进咸阳宫就呆不想走来看,刘邦原本也不是很有野心的人,个人地需求比较容易满足。如果当时项羽给刘邦一个王位,将他送回老家,没准后来地事情就是另一个样子。至少是,谁要鼓动刘邦反对项羽,总不大容易,而已然回乡的士兵也很难再让他们重返战场。但是项羽偏不让刘邦吃饱,这就逼得刘邦非吃了他不可。”
说到这里,艾飞雨“凝视”着刘鼎,缓缓的说道:“大人是否从中听出些什么来?”
刘鼎沉吟着说道:“信用。”
艾飞雨点头说道:“然也,将者,仁勇智信严,但是大人已经不仅仅是将,所以信用显得更加的重要,承诺过的一定要兑现。刘邦控诉项羽的十条罪状里面,最终的一条就是背信弃义。项羽公开许下的承诺,最后却自打嘴巴,没有兑现,自然让天下豪杰寒心。故,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轻易许下不能实现的承诺。一旦许诺,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人在霍山县许诺十税一地政策,短期内千万不要修改,否则对大人的威信将是极大地打击。然则大人出入军营之中,谈笑风生,谈论女色,都无所谓,只是不能轻易许诺,更不能说过就算。或许大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许下承诺,但是基层的将士们却是牢牢记得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才是鹰扬军最基本的战斗力。他们不是牲口,不是工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刘邦将麾下将士当人,每战尽量避免伤亡,故人人效力,誓死奋战。项羽表面上关心士卒,嘘寒问暖,但是每战都是正面迎击,一鼓冲锋,即使获胜,损失也大,时间一长,大多数的官兵就会厌战。要知道,没有哪个战士是天生为了死亡而来的,他们之所以勇敢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们可能在避免死亡的同时,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总是获取不到利益,只有死亡的话,他们是不会继续效力的。项羽逃到江东,最终只剩下二十八骑,其他人难道都被消灭了吗?不!只是他们不愿意追随项羽了,因为即使追随他,他只有死路一条。
“大人经常对鬼雨都战士灌输各种各样的思想,努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固然是极好的做法,然而,大人的思想,还是要建立在人人都是自私的基础之上。人。都是有私念地。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怕是孔圣人,同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何况是普通人?要他们排除私念,和大人共同进退,誓死奋战,只有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利益,让他们忘却私念,努力追求,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战斗的动力。想必大人也明白。挂在驴子前面地青菜,总是最诱人的。”
“不能替别人着想的人,其实对自己也缺乏体验;而能够以己度人的人,也多半有自知之明。刘邦确实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百无一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用计没有谋略,打仗没有武力。因此他把这些事情都放手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只做两件事。一是用人,二是决断。这样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处,也调动了别人的积极性,一举两得。加上他明是非,识好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勇于改正自己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使得别人心甘情愿为他所用,从而在身边集结起一群英雄豪杰,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比如樊哙有勇,张良有谋,韩信会将兵,萧何会治国,这些人简直就是天生为他安排的。结果他这个为人上者当得非常潇洒。也非常成功。项羽不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什么都自己来。反倒吃力不讨好,变成光棍一条。”
刘鼎似乎觉得艾飞雨意有所指,却又不知道是什么,迟疑片刻才说道:“我……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吗?”
艾飞雨果然毫不避讳地说道:“大人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
刘鼎努力端正心态,平静的说道:“请讲。”
艾飞雨淡然自若的说道:“大人可否想过,自己麾下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
刘鼎努力想了想,沉吟着说道:“没有了吧?”
艾飞雨“目视”刘鼎,毫不客气的说道:“崔碣、王承颜,皆是刺史乃至三公之才,请问大人将他们放在了什么地方?”
刘鼎苦笑着说道:“我知道他们可以担任刺史,可是我目前只有舒州地区,只有一个刺史的职务,哪里有地方安排他们担任刺史?就算我将佴泰撤换掉,他们两个也只有一个可以担任刺史啊?”
艾飞雨冷冷一笑,森然说道:“寿州可有刺史?光州可有刺史?颖州可有刺史?”
刘鼎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谁说自己只有舒州地区,谁说自己只能任命一个刺史?
朝廷地诏令说得明明白白的,舒州、寿州、光州和颖州,都是鹰扬军节度使的辖地,虽然说寿州、光州、颖州还没有收复,还控制在淮西军的手中,可是朝廷已经明令将这三个州划归鹰扬军节度使管辖范围,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自己任命这些地区的官员,也是理所当然地事情。崔碣、王承颜两人,死忠于朝廷,总是要将舒州地财税往外送,自己不得不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将他们调到了镇海地区,暂时委屈委屈他们。事实上,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任命他们为这些地方的刺史,这些地方都控制在淮西军的手中,想要收复这些地方,就必须集中舒州的全部力量,换句话来说,崔碣和王承颜两人,必须无条件的支持鹰扬军的各种军事行动,否则自己就可以用朝廷的诏令光明正大地要求他们配合,到那个时候,他们哪里还顾得上朝廷?
什么叫做阳谋?这就是阳谋!
阴谋是见不得人地,阳谋却可以光明正大的公示出来,而且还人人叫好。
刘鼎心悦诚服地说道:“飞雨,你应该早日提醒我的。”
艾飞雨淡然说道:“现在亦未晚矣。”
刘鼎用力的点点头,果断的说道:“回到舒州,我立刻布命令,任命崔碣为颖州刺史,王承颜为寿州刺史。”
艾飞雨微微一笑,漫不经意的说道:“大人似乎还漏了一个人。”
刘鼎微微思索片刻,好奇的说道:“还漏了谁?”
艾飞雨轻轻地说道:“张曦均。”
刘鼎愕然说道:“他不是我的人。”
艾飞雨含笑说道:“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做他不是我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人既有争夺天下地雄心,就应该敞开胸怀,广泛招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如当初太宗皇帝所言,天下豪杰,皆入我磬中矣。大人应该作出高姿态,派人到镇海去请张曦均出任光州刺史,以飞雨的估计,张曦均断然不肯接受,但是大人决不可放弃,一定要继续派人相请,言辞恳切,礼轻情重。以诚相待。张曦均是否愿意出任光州刺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要让天下人都看到,大人是如此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只要此事传出,还不愁江东俊彦滚滚而来?”刘鼎鼓掌说道:“要不然,我去学刘玄德。三顾茅庐相请?”
艾飞雨含笑说道:“这个不必。张曦均并不是什么杰出才俊,最多算是平庸之辈,若他真的做了光州刺史,恐怕难以驾驽当地复杂的局势,尸位素餐,反而不美。张曦均此人素有自知之明。大人再三派人相请。他可能会答应出任营田副使或司马参军之类的职务,此乃他的专长,只要他答应为鹰扬军效力,则歙州张家一等才俊,都全部纳入大人的磬中矣。既然有张家为榜样,想必江东四大家,朱张顾6,都会派人和大人接洽的,到时候大人只要摆出礼贤下士地姿态。热诚相待。天下俊彦自会暗自思量,最终源源不断而来。”
刘鼎含笑说道:“此计甚妙!只是。光州刺史飞雨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艾飞雨谨慎的说道:“此乃大人决策,飞雨所提不过是建议而已,还需大人再三思量。以飞雨的观察,大人不妨让卢观影尝试尝试,卢观影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又有年轻人的闯劲,要比张曦均更好。光州位置重要,处于淮西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复杂,刺史必须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而且,大人提拔卢观影,也是刺激鹰扬军内部的青年俊彦,希望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这对于鹰扬军长久保持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鼎毅然说道:“一切当如飞雨所言!”
艾飞雨感慨地说道:“大人不学西楚霸王,飞雨放心矣。项羽不知人,也不自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