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海上丝绸之路(2) (第2/3页)
:“有什么奇怪的吗?”
刘鼎的脸色逐渐的恢复正常,慢慢的说道:“不奇怪,你接着说,说南边地。”
沈若依好奇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接着说下去。
由于日本市场的不稳定,一早就有贸易商人将眼光瞄准了南边,这就是南洋航线原来越受人欢迎的原因。现在所说的海上贸易,基本上都是指南洋航线,也就是从扬州、杭州、泉州、广州等地出。沿着南洋一直到波斯甚至是更远的红海地区,沿途所经过地国家和地区很多,使得贸易的货物种类也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唐朝的海上丝路造就了一批繁荣的城市,其中不乏像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登州,明州,安南,泉州等都因曾唐朝的海上丝路而兴起,但是。其中最为有名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还要数广州。广州在隋时为南海郡,户数不多,不能算是一个大郡。不过因为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仅靠海上贸易已相当繁荣,到唐朝时,广州的地位就急促上升。
《隋书地理志》曾载:“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唐朝时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广州得以继续展。逐步展成为唐朝地第二大国际都市,作为唐朝的海外贸易的中心,“从广州驶出和驶入港口地,有印度、波斯、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船只,中国的船只也从这里驶往印度、阿拉伯等地”。《羊城古钞》说,唐代有些年份,来广州的舶商人员高达万之多。唐人称广州为“雄藩夷之宝货,冠吴越之繁华”。自唐朝以后,广州成为南海对外贸易的枢纽。甚至在“安史之乱”时期都未受到影响。
由于隋唐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当时世界上一些较有影响的国家无不与之有贸易关系。各国到唐的使节,均要贡献本国物产,唐朝也会依礼回敬。同时为了表示天朝物产丰盛,唐朝通常还会给各国使节按级别进行赏赐 书.道这实际上是以国际礼仪的形式进行官方贸易。与显示国力地官方贸易相比,唐朝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其日益活跃的民间交易。例如,黑衣大食,除了多次向唐派遣使节外,商业上的往来则不可胜数。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有许多从海路上来的大食商人。他们成立特别的居留地。叫“蕃坊”,在当地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中国商人也走出国界。
遗憾的是,黄巢进入广州以后,大开杀戒,只要看到异族,即刻处死,事后粗略统计,在广州至少万外国商人被杀。“从此以后,穆斯林商人和中国商人便在马来亚的卡拉巴尔通商”。另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地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市场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城里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
“广州啊广州……”刘鼎自言自语的说道。
“广州……”沈若依也满怀遗憾。
刘鼎的身份特殊,沈若依可不敢说得太多,她很快错开了广州这个敏感的话题。
唐朝海上丝路的兴起与繁荣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很强地时代背景地,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注定了海上贸易地繁华,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6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无法满足东西贸易交往的需要。
先,6上贸易很易受到社会政治形势的影响。唐朝中期以后,中亚地区被土尔其等民族控制,高仙芝战败于恒罗斯城,唐朝的势力就完全退出了这一地区。“安史之乱”之后,黄河流域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生产力严重下降,即使西域通道重新打通,也没有足够的货物进行贸易了。
6上丝绸之路阻塞,此后日益衰落,慢慢就销声匿迹了,到刘晏整顿财政的时候,已经压根儿不提路上丝绸之路。其他国家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亟盼开辟海上路线进行贸易。罗马帝国为了摆脱安息对6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曾于东汉时期试图开辟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例证。
其次,6上交通受自然条件限制严重。路途遥远,环境、气候恶劣。运输工具单一,再加上所运送物品对自然条件依赖较严重,使得6上交通日益被人舍弃。海运的出现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有很多6路所不及的优点,所以海路日益兴盛,并最终取代了6路。成为主要的运输途径。
唐时经济地繁荣,成为海上贸易展的基石。唐中期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海上贸易的展奠定了基础。唐中期以后,北方衰败,经济重心南移,加上南方多良港,使得对外贸易多取道海路。客观上也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展。
唐朝时实行鼓励和保护外商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国商人地热情。太和八年(834年),唐文宗曾下达谕令:“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如闻比年,长吏多务征求,嗟怨之声,达于殊俗。况朕方宝勤俭,岂爱遐琛?深虑远人未安,率税犹重,恩有矜恤。以示绥怀。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仁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唐律疏议名例》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可见,唐朝对待外商的宽容与开明。
为了便于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唐朝专门设置了掌管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掌蕃货海舶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其职责包括:检查入港货物;征税;收买、出售、保管及运输专卖品及其他船货;核出国贸易公据……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市舶司的设立加强了唐朝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使海上交往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下,这种制度性保证是前代所没有的,并被后世所广泛采用。
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使得大规模地海运成为可能,客观上也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兴起。据载。颇得皇帝宠遇的刘晏。曾在扬子县(今江苏仪征)设置1o个官府造船工场,造船2ooo艘以供内河航运。足见唐朝造船业之盛。唐代制造地远洋船只,大的长2o余丈,可载客6oo--7oo人,驰名世界,很受外国客商欢迎。外商愿意乘中国船只从事远洋贸易,航行于中国至红海之间。
除此之外,唐代的航海技术有所展,航海经验更为丰富,如当时的航海家善于利用季风来驾驶海船,利用日月星辰来确定航行方位的天文航海技术也更加纯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促进了航海事业的达,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北非的海上航路得以继续扩展。
当然,海上贸易的风险是很大地,大海航行不同于内河,风浪不定,海上怪物出没,人员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是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极有可能尸骨无存,但是,巨额的利润,还是刺激了不少商人铤而走险。按照6琪玉订购的两艘大船运载量来计算,每年至少能挣两万两白银。白银,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银啊,有谁不眼红呢?
沈若依基本说了个大概,刘鼎就开始沉默不语。
好大一会儿以后,刘鼎忽然说道:“若依,你想不想跑海上贸易?”
沈若依诧异的说道:“我们沈家不涉猎这个,我可不懂。”
刘鼎热切的说道:“你不是跟薛檀雅一段时间吗?一点本事都没有学到?”
沈若依苦笑着说道:“你说什么跟什么啊?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学到航海贸易?你以为是打毛线啊?我告诉你,我要是上了船,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呢!那船只稍微一摇晃,我就感觉头晕脑胀。海船和长江上的船完全不同啊,颠簸地厉害,我可适应不了。”
刘鼎还是不死心,意味深长的说道:“那我出钱,送你去培训培训?”
沈若依嘟着樱桃小嘴说道:“什么培训?”
刘鼎耐心的说道:“你不是叫6琪玉的夫人姑姑吗?那好办啊!我出钱,让你到6家去熟悉熟悉,以后等你熟悉了海上贸易。我们自己也开一条航线,专门赚外国人的钱。”
沈若依迟疑着说道:“大人,你这是坏了规矩了,你节度使凑什么热闹,你又不缺钱。”
刘鼎一本正经的说道:“谁说我不缺钱?”
沈若依好奇的看着她,半信半疑的说道:“你真地缺钱?”
刘鼎认真地说道:“我不挣点钱。你地那些姐姐妹妹们哪里来的花销?还有以后你过门了……”
沈若依红着脸说道:“我又不用你地钱!”
刘鼎板着脸说道:“你这样说话太伤我的自尊心了,难道你们以后都用自己地钱?”
沈若依犹豫片刻,无奈的说道:“那好吧。”
刘鼎悠然神往的说道:“我在想,别的事情,你都不用干了,沈家的人现在肯定不敢逼你,你也别回去沈家了,反正你呆在那里也没有意思,你干脆帮我私人做生意好了。这国内的生意你也做腻了。要是能看看外国的风光,那也不错啊!”
沈若依无所谓的说道:“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反正听你的就是了。薛姐姐说你骨子里就是大男人主义,你说什么别人都只有接受地份。我要是不依啊,不知道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刘鼎兴奋的说道:“别听她胡说。”
沈若依还是有点犹豫的说道:“这个……我一个人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