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125岁的攀登者! (第2/3页)
红得不得了。
奈何乡里没有能人,恨不能移民到北齐乡。
王沟乡有山有水有庙,每年春节庙会期间,村民们都能在游客身上赚点儿外快。
往前多少年都是北齐乡的村民们羡慕王沟乡的村民。
这会儿,彻底掉个儿了,北齐乡的村民们成了让人羡慕的存在。
薪资待遇高,工作强度低,福利好,工资及时,守着家,等等……
如此这般,想不让人羡慕都难!
作为北齐乡的一员,简直太幸福了啊!
吴骏和马冬梅边说边聊,倒也不无聊。
吴骏其实挺乐意和老妈多交流交流。
只要她不催婚,一切都好说。
知子莫若母,马冬梅也知道儿子的脾气。
她只是经常性的旁敲侧击地提醒他下,倒也不会跟唐三藏似的给儿子念紧箍咒。
凡事过犹不及,催婚也要掌握好一个度。
儿子除了不结婚这点,其他方面还是很好的。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雪地上,身后留下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东林山距离小吴庄的直线距离有4000多米。
放在平时的话,这段路程用不了一个小时。
今天这种极端路况,保守估计要两个多小时。
这一去一回,就跟上班族上了个班差不多。
吴骏的意思是等着天晴了以后,开车走大路去庙里还愿。
马冬梅却说,在这种天气步行过去,更显虔诚。
吴骏拗不过老妈,只能是少的服从老的。
两人一口气走出两千多米,马冬梅的呼吸节奏明显不如之前稳了。
虽然她平时里每天去跳广场舞,身体素质很棒。
但跟吴骏这种大小伙子肯定没法比。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一台车车龄几十年的车就算保养的再好也不如刚下线的新车动力澎湃。
“妈,累了吧?来,我背你。”吴骏嬉笑着凑到老妈跟前,拉住她的胳膊。
马冬梅笑着捶了儿子一拳:“就会花言巧语地逗你妈开心,就你这小身板儿,别给你压趴下。”
“瞧不起人是吧,今天我就挑战一下自己,把您从这儿背到庙里。”吴骏说着,屈膝蹲到马冬梅前面,并招呼老妈说,“上马!”
马冬梅看着儿子消瘦的肩膀,眼眶一红,有种想哭的冲动。
儿子真的长大了,可是,自己那里舍得让他背自己,自己背他还差不多。
眼前这一幕,触发了马冬梅对往事的记忆。
早些年农村丢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
马冬梅和吴广强下地的时候都带着吴骏和马思雨。
一人背上绑一个,把两个孩子看得比什么都重。
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伟业了。
“赶紧起来,你妈还没老到让人背着走路的地步,等我老的走不动了再说吧!”
马冬梅伸手擦下眼角,拍了拍儿子的后背,继续向前面走去。
吴骏追上老妈,嬉笑道:“妈,您可别跟我客气,过时不候啊!”
马冬梅气笑道:“谁跟你客气了,要不要比比看,看咱俩谁先到庙里?”
“比就比,预备,开始!”吴骏说完便加速向前走去。
“臭小子,你抢跑了,重新开始!”
娘俩在雪地里一路嬉闹,一路追逐,时间仿佛在两人身上倒流。
这一幕和二十多年前雪地里那一幕有太多相似之处。
不同的地方就是,马冬梅老了,吴骏长大了。
下午一点十分。
吴骏和马冬梅抵达东林山区域内。
好在他们要去还愿的庙宇就在东林山脚下,不是在山上。
虽说这座庙宇的香火属实拉夸的很,但相传是因为一位太子而建。
相传唐太子李昶(字天寿),面对着宫廷内的是是非非无能为力,而且他也不喜欢虽然锦衣玉食但很是压抑苦闷的生活,决定出游。
等他来到现在东林山脚下的时候喜欢上了此地幽静,就在此修行,号“园泽法师”。
于是,就有了万寿禅寺,也称万寿寺。
据称万寿寺鼎盛期常住僧人五百五十多位,在唐代万寿寺还被封为国寺,太子园泽法师被封为国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