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集 保险柜的珍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2集 保险柜的珍宝 (第3/3页)

钱还是要命”的绝路上。要是今天自己昧了这些钱,也就等于把那些被炸死的冤魂,一起装到口袋里去了。

    “根生,”他悄悄地问道,“一般我们大明军队缴获到这类东西,都怎么处理?”

    李根生咽了口唾沫,很为难地道:

    “问题是……从没缴获过这种东西啊……属下……属下也不知道。”

    “行了,你不用说了,”向小强坚决地摆摆手,高声喊道,“来人,去叫宪兵来!”

    “大人?”

    向小强指着这堆财宝,冷冷地道:

    “全部登记封存起来。宪兵操作,本司令亲自监督。回去本司令要上报陛下,请求圣断。”

    周围几个军官吓了一跳,隐隐都有些失望。另外他们也觉得这么点财产就上报女皇,太小题大做了。

    但向小强好像看穿了他们的想法,淡淡笑道:

    “因为本司令只有一个上级,就是陛下。只要本司令认为需要请示,再小的事也可以找陛下。……如果陛下恩准本司令自行处理,或者把这些赏赐给我们……”

    几个军官脸再次张红起来,屏住呼吸听下文。

    向小强继续道:

    “……那么,本司令会自掏腰包,犒赏大家。但这些东西,都是浦口的民脂民膏。浦口的难民如果肯跟着到大明去,那么本司令决定,这些东西会参加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浦口难民在大明的安家费,帮助他们开始新生活。”

    没有人说话了。所有人都望着向小强,都不再惦记着这些东西了。他们由衷的对这几句话感到服气。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摊到上万难民头上也没多少钱,而且这次难民的安家费八成是大明政府出了,但还是由衷地感到服气。大家都挺直了胸膛,为自己是一个人民卫队军官而自豪。

    ……

    有一半的记者提着脑袋,玩命到了战斗第一线拍照片。由于镁光灯的闪光和白烟很容易成为射击目标,而记者的真实照片对向小强又很重要,向小强命令两辆装甲车专门护送,每辆后面跟一架照相机,还有三五个记者。这些记者来自不同的报馆,甚至不同的国家,彼此身为竞争对手,但现在在战场上,都本能的团结了。

    有记者伸着脑袋,看到值得拍的,就告诉拿照相机的同行。照相机快速伸出去,镁光闪过便缩回来。这些能来第一线的记者,全都是最敬业的。而且他们在战场上看到现在,都有一个念头:自己死了都不要紧,一定要把已经拍下的照片保护好,传到全世界。

    他们亲眼看到清兵每撤出一栋房子,就会用枪逼着房子里的老百姓跟着他们一起走。如果有百姓跑向明军的方向,清兵们就会大喊着“南明奸细”,然后举枪射杀。

    现在两架照相机已经拍了十余张这种照片了。躲在装甲车后的记者们已经商量好,互相帮助,协力拍照片,回去这些照片大家平分。每个人都浑身打颤,愤怒和狂喜交织着。愤怒——20世纪,居然还能看到这种暴行;狂喜——拍到这种经典的战地照片,自己何愁不名利双收?

    ……

    下午四点多,向小强觉得差不多了,可以安排班师了。其实几个小时前就下决心班师,拖这么久就是为了运输战俘、搬运战利品、彻底破坏浦口设施,还有搜寻有价值的文件。

    他用拖过浮桥的野战电话,跟朱佑榕通了个电话。电话里,向小强把浦口战斗的现状说给她听,说了自己的考虑,最重要的,还有清军裹挟平民,阻挡明军进攻,让明军和平民都伤亡巨大的事实。

    这件事是杀手锏,朱佑榕一下子就不忍了,马上要求向小强停止进攻,减少百姓和将士的伤亡。

    于是,向小强名正言顺的奉旨班师了。

    现在浮桥已经有了十座,江上船只也穿梭不停,颇有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感觉。但不同的是,这次重武器要全部运走的,一点东西也不给清军留下了。

    十七万战俘已经全部运过江,大片的江滩空荡荡的,空留下十几万人坐过的痕迹。

    现在正在全力撤退明军,人民卫队作为骨干,正在镇中留下殿后。

    逃出镇子的难民约有两万,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还有很多人只身逃出,家人全都死了。

    向小强让人安排几辆卡车,放着大喇叭,广播着《告浦口人民书》。这是以南明女皇朱佑榕的名义发出的。广播里宣告了明朝的基本概况、南明人民的大概收入、如果到明朝,大概能受到什么待遇、怎样安排他们的生活等等,让难民自己选择。通告还劝说那些有家人在北清的难民,最好还是留下,以免自己的家人被抓去做终生苦役。

    绝大多数浦口难民都欢呼雀跃。移民南明,这是多少北清人民冒死逃亡去追求的东西。现在人家一场战斗,虽然自己的家全毁了,但自己全家都能移民南明了。

    大喇叭要求难民们分成两边,愿意到南明的站到东边,靠近浮桥的地方,愿意留下的站到西边。

    陆续搞了一个多小时,两万难民都站好队了。约一万五千人愿意到南明,五千人愿意留下。这五千人主要是家人都没全部出来,自己不愿独自走的。

    下面的人很会办事,安排了其余的几十名记者、还有几个外国记者全程采访,防止清朝的宣传机器说南明军队“掠夺人口”、“抓大清百姓去做苦工”什么的。……虽然明知即使这样做,北清报纸还是会这样说。

    ……

    晚上六点,向小强站在浮桥边,看着最后一个百姓渡过浮桥,最后一门缴获的大炮拉过浮桥,心终于放了下来。李国梁报告,清军大部队离这里只有几公里了。分分钟赶到。

    但自己已经可以“分分钟”过江了。

    现在在浮桥上跑着的,是自己的几千人民卫队。他们人少、训练有素,过桥更快。

    每条浮桥上,工兵都在装**了。

    向小强回头望着远处的滚滚浓烟。那是码头区、车站区和仓库区。还能听到接连的爆炸声。呵呵,浦口不管作为军事重镇、还是交通站点,已是全报废了的。北清没有一年,恢复不成原来的样子了。

    几个工兵扛着汽油桶,往几堆小山一样的步枪堆、还有子弹堆上浇汽油。这十几万只步枪,型号杂、做工粗,运到南明实在是意义不大。而且现在浮桥那么紧张。这些北清子弹更是不用说了。瞎火率、卡壳率高的惊人。自己在那架飞机上,打上来的炮弹就很说明问题了。

    工兵一把火,十几万只步枪、几千万发子弹熊熊燃烧,“噼啪”炸响。

    “司令大人,”工兵猫着腰跑过来,“您快上装甲车吧,烧子弹了,您别挨了流弹啊!”

    向小强充满感慨地最后望了眼浦口,钻进指挥车里,吩咐道:

    “回家。”

    六点半种,十几个师的清军撵着明军屁股追来了。但人民卫队最后一个人已经跑过了浮桥。

    瞬间……

    长江上十座浮桥同时爆起水柱,直掀上几十米高。碎木片飘落的满江都是。

    清军先头部队士兵呆呆地望着黑烟滚滚的浦口,和飘散在江面上的“浮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