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长岭山布置 (第2/3页)
刘肇基记上大功。又与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飞马向京师报捷。
捷报传到京城,京师沸腾,崇祯帝大喜,立擢刘肇基为署都督同知,战后兵部还有议赏,杨国柱策应有功,同样圣旨嘉奖不等。
其实此战也有疑问,辽东总兵刘肇基到杏山时,报称达贼镶红旗,镶白旗不过万人,内披甲奴约数千,怎的后来又遭到三万虏贼围攻?是否有轻敌浪战之嫌?
不过洪承畴与王承恩都认为,初战大捷,振奋军心是最重要的,余者都是细枝末节。张若麒也认为,捷报飞传,圣上开颜比一切都重要。各方默契下,刘肇基虽有小过,各人都略过不表。
洪承畴更温言夸赞刘肇基,答应损失的兵马,立时为他补上,本战有功将士,也将一一记录在册,伤亡的将士,也将优厚抚恤。让刘肇基欣慰,洪督可从来没有对自己这么和颜悦色过。
此时明军骑兵,皆聚于杏山,步军辎重,也大步而来,情报传来,鞑贼仍猛攻松山,情况危急。
杏山到松山不过二十里,辽东总兵刘肇基自告奋勇,仍愿率大军前往救援。不过刘肇基斩首四百余级,众将看得眼热,都愿作前锋,却轮不到他了。
洪承畴考虑再三,派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率麾下精骑,前往救援,并嘱托二人不得轻敌冒进。
二人当日就到了松山,与围城清兵血战,斩首数十级,解了松山之围,飞报大捷。
二人塘报言,逆奴狡诈,援兵自杏山至松山,彼师设伏于锦州南山东冈,又有精骑伏于松山北岭,诱明军出战。不过王师不为所动,鞑贼无所趁,退回乳峰山。
塘报言,王师还窥见达贼于松山东北黄土岭之地密密扎营,深挖壕沟,截断王师前往小凌河要地。杏山西北近女儿河处毛家沟山岭,同样驻有东虏大军,乳峰山上更连营密布,松山前往锦州大道,奴骑充斥,势殊猖獗。
……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后世己是八月,仍是烈日炎炎。这日,蓟辽总督洪承畴,领着各官各将,监军等人,冒着烈日酷暑,巡哨了杏山堡内外。
经王斗提醒后,不论各官各将,或是洪承畴,都认为杏山北面的长岭山极为重要,因此,该山岭之地,便是各人重点巡视的地方。
长岭山在杏山西北面,离杏山堡约十里,西面过去,就是绵绵群山,一直蜿蜒到女儿河南岸。
长岭山海拔不高,坡道平缓,不过山下就是平川,有一条杏山前往松山的大道。山上树木也不多,多是荒草泥土,顶上还有一个废弃的火路墩,原是墩军了望之地,一条小道从山下大道直通墩台。
众人登上长岭山,都出一身大汗,洪承畴虽然同样汗流浃背,但仍然保持儒雅礼态,他站在火路墩之旁,极目望眺,叹道:“此地确是要紧,若扎一军,便可南北呼应,防止虏贼包抄,环壕绝我。”
张若麒也点头:“长岭山北应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