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 (第2/3页)

为什么能留在楚国,估计他向楚王讲了一段类似的话。

      陈轸离开了秦国,张仪笑了,他笑得好灿烂。曾经是公孙衍,陈轸联手控制的秦国外交政策,现在张仪一个人说了算。但是张仪请你别笑得太早,他们是会报复的。

      公孙衍在魏国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被魏惠王任命为将。战国期间的金子总会发光的,就算你曾经为敌人做过事。那时的忠和后来的忠意义不一样。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忠于皇帝,忠于皇帝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的单方面的愚忠。而是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非常像现在的商场上经常提到的雇佣兵精神,所以战国时代也可以称之为“雇佣兵”时代。

      公孙衍不久就在魏国获得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他对齐国的名将田盼道:“老兄,咱们俩都很久没有打胜仗了,是不是该搞点名堂?赵国新君(赵武灵王)刚继位,按照国际惯例咱们应该出兵问候一下。你代表齐国出五万兵,我代表魏国出五万兵,一起进攻赵国好不好?”

      田盼想了半天道:“不好吧,10万兵好像不够吧。”

      公孙衍道:“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10万兵是不够,但要多了,咱们的大王也不一定能给。10万兵只是个开始,咱俩先领着去攻赵,一但进入战争状态,咱们的大王能不增兵么?”

      于是公孙衍和田盼各引五万大军向赵发起攻击,田朌俘虏了赵将韩举,取得了平邑(今河北南乐西北)和新城,公孙衍也打败了赵将赵护。这是魏国的一次久违的胜利,虽然胜的对象是不甚强大的赵国,但魏惠王也要纪念一下,因而改元,重新以魏惠王元年开始。

      公孙衍联合齐国攻赵的胜利对秦国的连横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张仪亲自出马领兵冲出函谷关,毫不客气的攻取了魏国的陕。第二年张仪又和齐国,楚国的国君在齧桑(今江苏沛县西南)开了个会。在会上,张仪宣布了他的“门罗主义”政策,即:魏国是秦国之魏国,非齐楚之魏国,但秦国不介意齐楚也寻找自己的魏国。

      在当时,战国是个三极世界,三极分别是秦,齐,楚。张仪的声明,得到了齐楚的一致反对。原来齐楚两国都想控制魏国作为对抗其他强国的辅助力量。魏国已经沦落到被三强争抢的柔弱角色。张仪本想使秦国独占魏国,但是齐楚两国不答应,张仪也无可奈何,秦国还不敢同时得罪齐楚两个大国。张仪不光彩的回到秦国,这是张仪自从搞外交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在魏国的公孙衍听说张仪在齧桑失败之后来了精神头,张罗了一群中小国家,也准备搞称王运动。魏相惠施提醒公孙衍:“你搞五国相王我不反对,但是不要忘了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结齐楚以抗秦。”所以公孙衍的相王运动和惠施的外交政策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五国齐心抱成团,联合齐楚以抗秦。看来当时秦楚齐虽然并列为三强,但秦国是强国中的强国。

      公元前322年,魏、韩、赵、燕、中山的国君开了个会,相互承认了王的资格。这一个仪式搞得也很隆重,但是公孙衍同学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