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要看真实情况 (第3/3页)
们下地也走不远,吼一声就到。”
姜书记点头,说他当年是在北方读的大学。北方的村都大,红石村倒有点像那边。对了,当时他在一个叫什么李亲顾镇李亲顾村实习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村就有一万多人,现在的人口应该更多了吧!
听说北方一个村就有一两万人,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本市一个乡镇也才几万人,其中一个山区乡镇竟只有可怜巴巴的六千在籍人口,还比不城里的一个小区。
他刚才才名单里择出的几人颇有讲究,包括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和生活贫困的党员,其中还有一个烈属。
他先去的是一个烈属的家。
烈属是个老太太,七十岁,老伴于五六前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保卫国家的一场战役中壮烈牺牲。
姜书记问她,老人家今年贵庚啊,身体还好吗,家里的口粮口够吃吗?
老太太很乐观,笑道,谢谢书记的关心,我身体好得很,能吃能睡,每天爬山都不带喘气的,挑一百斤的担子脚都不带打闪。地里的活儿自己能做,加上国家补助,生活没有任何问题。
姜书记又问老太太还有什么要求。
老太太说也没什么心愿,就是想趁这几年还能走得动路去看看儿子。
儿子牺牲后葬在南方边境线,以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去看过,真是想得很呐!
她要去跟孩子说说话,再不说,这辈子怕就没机会了。
老太太说得平静,但众人眼圈都红了。
先前记者们还拍个不停,此刻都沉默下来。
姜书记说明白了,是缺路费,就从包里掏出五百块钱递过去,又道,大家再拿点出来给老人家把路费凑够了。
老太太却死活不肯,说自己已经给大家添了许多麻烦,再不能要钱。领导如果真关心我,我就把你送来的这袋大米留下。
至于路费,书记也不用担心,再过两个月就是收小麦了,卖了就有钱了。还有,村里不是要带着贫困户种葡萄吗?听说挺值钱的,等到收获了,路费不又有了?
姜书记最后还是把大家凑的两千块钱留下来。
从老太太家出来,他感叹:多好的人啊,为咱们国家做出这么大牺牲,再让人家受穷实在没道理,也是我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