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一章 漏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一百八十一章 漏嘴 (第1/3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漏嘴

    第一百八十一章漏嘴(第三更求月票)

    安徽省内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识文断字的人摇头晃脑的念着,周围成群的百姓竖起耳朵听,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内容很快就传开了。

    柴东亮以江淮巡阅使衙署的名义发出通告,政府计划三年内在安徽、江西两省兴办一千所技工学堂,每所学堂招生一百到三百名学生不等。第一年兴办一百五十所,第二年三百所,第三年五百五十所。凡是安徽、江西两省年满十四的子弟,不分男女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的都有资格报名。学制两年,一年文化课学习,内容包括识字、算数,第二年开始专业课,半年技术培训,半年工厂实习。学生入学之后,学费、伙食、住宿费全免。在校期间,学校发给每人每个月五角钱的零用钱。学生毕业之后,由政府和商业协会统一安排就业。保证工资不低于普工的标准,最低四块钱。学生工作之后,用工的企业每使用一个工人向商业协会缴纳二十块钱的费用,算作培训费返还给技工学校。毕业生工作一年之后和企业签订正式合同,享受大工的待遇,工资保底六块银元。工人和工厂的合同,最低三年,合同期内违约一方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技工学校对于安庆、芜湖当地人的吸引力不大,城里的经济已经相当繁荣了,老百姓谋生的活路相对较多。而且普通小学也不要钱了,还是让孩子读书识字,将来找个体面的差事更合算。城里人不在意,但是对乡下人的诱惑力几乎是无限的,学校发的五角钱零花钱,就比种地的收入要高了。而且学校还管饭、管服装,一旦上班就有四块钱拿。

    不少农民一辈子都没见过四块银元放一起是什么样子。到城里谋生计的码头搬运工,拉黄包车的苦力,一个月累死累活最多也就能赚两块银元,而这些孩子毕业就能拿四块钱的工钱,一年后就能拿六块了一个月能赚六块钱的人,在乡下还不横着走啊?那些小地主也赚不到这么多的钱啊盖房子讨老婆,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令人意外的是,告示中说了,女孩子也可以去报考,但是条件是不能裹脚,已经裹脚的必须放足。乡下穷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很多女孩子是不裹脚的,小脚怎么下田插秧啊?裹脚的大部分是家里有二亩薄田的人,想让闺女将来嫁个有钱的人家。

    已经裹脚的女孩听说技工学堂招生,就打着要赚钱养家的幌子,逼大人让她们放足。一个月六块钱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是盖着军谘府和巡阅使衙署的官印,那还能是假的?柴东亮一直在安徽、江西给自己竖立的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极高。

    为了六块钱也得允许女孩子放开裹脚布,要不然人家学堂不收而且新式学堂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讨小脚的老婆。孩子想要嫁给个好人家,也得把裹脚布给解开。安徽军谘府一直在推行禁止妇女缠足,但是效果不佳,没想到技工学堂的大行其道,却间接的让裹脚的陋习式微,也算是意外之喜。

    安庆吴家的小院,吴兴周、吴锦堂父子竖着耳朵听后院的动静,终于听见吴美琪笑了一声,爷俩的心才放了下来。吴兴周恶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你妹妹现在没事儿了,算你命大,要不然我用拐棍敲死你”

    吴锦堂苦着脸不做声。

    内宅的一间屋子,红烛却还在亮着。这个是吴美琪的房间,她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本书,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着。莫小怜拿着根铜钎子挑了挑已经烧了一多半的龙凤红烛,原本有点昏暗的屋子又亮堂起来。

    “你看红烛爆了个喜花,一定要有好事儿了”莫小怜回头看着吴美琪笑道。

    吴美琪小心的在线装的乾隆版脂批《石头记》上折了个角,缓缓合上书页道:“现在还能有什么喜事?你也信那些村愚的鬼话”

    莫小怜笑呵呵的道:“你们家也真够可以的,咱安徽第一家电灯公司就是你们家的,居然晚上还拉闸,不用电灯点蜡烛”

    吴美琪苦笑道:“原本是不点蜡烛的,我爹来了之后说晚上怕电线失火,所以天一黑就拉闸点蜡烛。”

    莫小怜掩嘴窃笑,用手在吴美琪的腰间一量,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