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彼之二逼,吾之卧底 (第2/3页)
“不至于吧?奥匈帝国已经给塞尔维亚递交了最后通牒,相信塞尔维亚再昏聩,也不敢冒战争的风险拒绝吧?”
柴东亮苦笑:“当初全世界谁能想到,慈禧太后会向西洋十一国宣战?千万不要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流氓无赖的做法!哎,费迪南死的有点冤枉!”
“大总统,您怎么有点多愁善感了?”顾维钧笑着问道。
柴东亮苦笑:“我是代总统,还不是正式的大总统,你还是叫我光华兄,我叫你少川兄,咱们兄弟相称,这样听着顺耳。”
顾维钧嘻嘻一笑:“那多不合适。公文已经汇报完了,我就先回去了,你也早点歇着。”
柴东亮是有些唏嘘,费迪南大公的死令他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费迪南是[***]政斧难得一见的开明君主,他力主政治改革,愿意放下手里的权力将二元制君主立宪改为英国式的虚君立宪,这放在中国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得不说,费迪南是有远见的,虚君立宪之后,君主不直接掌握权力,民怨也不会集中到皇家,皇帝将像国旗、国徽一样成为国际的象征,同时也保证了皇室不再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国家也将摆脱读才者难以捉摸的统治走上正轨。甚至为了阻止欧洲陷入战火,引发奥匈帝国的分裂,他还阻止了德国对塞尔维亚的入侵。
在整个奥匈帝国的权力集团中,费迪南大公是对斯拉夫人最友好的,他甚至希望在巴尔干半岛再创造出一个斯拉夫人的王国,并给予他们自主权。将奥匈帝国的布达佩斯、维也纳的二元帝国变成布达佩斯、维也纳、贝尔格莱德的三元帝国。
可以说,费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和斯拉夫的恩人,可惜他却死在了本应对他感恩戴德的塞尔维亚!
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将费迪南的一切政治理想和为之做出的努力都击的粉碎,也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拖进战争的泥沼。
费迪南遇刺之后,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从罗马教廷发来的报道说,庇护教皇重病在身,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祈祷。他昏厥过去并不得不由他人护送他回房间。威廉二世中断了在波罗的海的一次赛马,匆忙回到柏林。奥匈帝国的老皇帝约瑟夫病倒了,他说“可怕,太可怕了,我悲伤极了。”在伦敦,《每曰新闻》写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伦敦《泰晤士报》说它使世界的良心在发抖。
柴东亮也是个温和的改革者,他也希望自己的国家不要被战乱席卷,更不要因为人为制造的不平等造成社会和民族之间的尖锐冲突。同时,他和费迪南大公一样,相信人民对他是真心的爱戴。
在安庆的时候,柴东亮经常半夜饿了带着老婆就上街吃馄饨,连卫队都不想带,总觉得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很麻烦,动静太大也扰民。他总觉得自己的政策对老百姓是有益的,而且手段并不残酷,老百姓不会恨自己,更不会有人想刺杀自己。这种想法和费迪南大公夫妇去萨拉热窝的想法几乎如出一辙。
但是费迪南的死令他后怕,柴东亮才感觉到自己原来的幼稚,塞尔维亚读才者迪米特里耶维奇和大清的慈禧太后,以及某些狂热的职业革命家的想法,是正常人无法揣摩的,他们经常姓的会妄想症发作,做出一些外人不可理解的疯狂举动。
柴东亮想起当初孙文的代表正在和袁世凯的代表谈判南北议和的时候,却有革命党人刺杀袁世凯的往事,不禁冷汗淋漓。
他不禁暗暗侥幸,自己这么不小心竟然还能毫发无损的活到现在,也算是奇迹了!
燕京城鱼龙混杂,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安庆,今后再想半夜带着家小上街闲逛,吃吃夜宵什么的,还是带上卫队吧!
莫小怜怀孕,令柴东亮欣喜异常,也令他变得敏感起来,总觉得有了沉甸甸的牵挂,同时也觉得她和吴美琪很可怜,自己天天忙于政务,本来陪她们的时间就少,今后她们连私下出门逛街都要受到限制,毕竟她们还都是十**岁的年龄啊!
柴东亮突然怀念起二十一世纪,在那里虽然有种种的不如意,起码晚上闷了可以邀请三五老友在街边吃烤肉、喝啤酒,然后昏天黑地的吹牛。现在说每句话都要先过过脑子,总担心造成什么恶果。
长此以往,恐怕要神经崩溃了!
人就是不知足,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柴东亮做梦都想成为名人,从此可以生活在聚光灯下,被万人膜拜,现在做到了,却怀念当年的自由生活。
作为一个人,柴东亮同情身份、理念和自己比较接近的费迪南大公,但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柴东亮巴不得费迪南死的早一点。
费迪南大公遇刺,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仇恨,那些不同意费迪南大公政治主张,极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战争狂人,打着为费迪南大公复仇的幌子,煽动民间的反塞尔维亚的情绪。
奥匈帝国的少壮派军官大肆叫嚷,“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彻底摧毁称霸巴尔干的障碍。”维也纳一家报纸写道:“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地利。”
和慈禧太后在庚子国变之后的举动如出一辙,塞尔维亚的读才者迪米特里耶维奇将那些狂热的年轻人推出来当了挡箭牌,将他们纷纷判处死刑,甚至因为有些人年龄不够谋杀罪的死刑,就把他们按照“叛国罪”处以死刑。
但是,很显然的是,塞尔维亚缺一个李鸿章那样的老滑头,能够在列强之间挑拨离间,地处欧洲火药桶上的巴尔干,地理位置也远远比大清重要的多,所以不论迪米特里耶维奇再玩什么花样,也不能阻止维也纳的军官征服塞尔维亚的脚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