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3页)
长张学铭少将(张学良的二弟);另外,新建伊拉克王国军的20个步兵师、5个摩托化步兵旅以及阿拉伯王国军、伊朗王国军、新建巴勒斯坦国防军的主要控制权也都在东北军之手。
中国领海疆域包括:
1、中国北海(包括原日本海、朝鲜海峡、鞑靼海峡等海域);
2、中国东海(包括原渤海湾、原中国东海、原中国黄海等海域);
3、中国南海(包括原南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阿拉弗拉海等海域);
4、中国西海(包括原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等海域);
5、印度洋海域(东北军拥有着绝对的印度洋制海权和独霸权);
6、太平洋海域(包括大洋洲海域以及除了美属菲律宾群岛海域、美属关岛海域、日本列岛海域之外的西太平洋海域)。
【截止到1942年4月,中国东北野战军陆军的作战主力部队一览】
中国国防部长、中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中国东北边防部部长:张学良一级上将
东北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梁忠甲上将 东北边防部副部长:蒋方震中将
东北军总参谋长 龙云峰中将 副总参谋长:蒋方震中将
东北军总参谋部主任:蒋方震中将
一、东北军·陆军
陆军总司令:于学忠上将 副总司令:楚奇明中将
陆军总参谋长:戢翼翘少将 副总参谋长:孙乾上校
炮兵部队总司令:吴克仁中将 副总司令:邹作华中将
骑兵部队总司令:马占山少将 副总司令:吴松林少将
装甲部队总监:苏炳文上将 副总监:徐庭瑶中将(国民党“装甲兵之父”)
航空兵总司令:刘翼飞少将
陆军情报局局长:蔡文治少将
1,陆军新编第1团;
该部队前身是张学良的近卫旅(由原奉军第17师以及张学良指挥的奉军第3旅和奉军第6旅的部分精干抽调组集而成),后来整编为近卫团,一直担负着沈阳和张学良的安全保卫任务。一开始的指挥官是王以哲中将,后来是刘多荃少将,最终是谭海上校;其正式番号为“东北边防军新编第1团”;全团兵员编制为6000余人,全部配发最新式装备,堪称东北军的精锐部队;下辖1个摩托化步兵营(营长王秉钺中校)、1个摩托化宪兵营(营长杜长龄中校)、1个装甲营(营长汲绍刚中校)、1个陆航营(营长荣子恒中校);
2,25个甲等整编野战师;
番号为第101师至第125师,1928年东北易帜后所建,各师官兵基本为汉族人;包括15个重装甲师和10个轻装甲师,每个师整编满员为18000人;其中第101重装甲师的满额兵员为28000人(该师包括1个机械化步兵团、3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陆航团),为东北军的第1号王牌部队;
3,50个甲等整编野战旅;
番号为独立第1旅至独立第50旅,1934年上半年时,东北边防部在东北会战后擅自扩编所建,各旅官兵基本为汉族人;包括18个装甲旅、12个隶属海军的海军陆战旅、6个隶属空军的空降伞兵旅、7个机械化山地作战旅,7个机械化沙漠作战旅;每个旅整编为10000人,每个旅整编满员为10000人;其中第45快速反应旅的满额兵员为14000人(该旅包括2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装甲团、1个工兵团、1个陆航团、1个加强炮兵营,是东北军首先装备直升机的部队),该旅在朝鲜战争的飞虎山战役中表现优秀而被东北边防部授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