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识破身份 (第2/3页)
漏。
朱棣无语的摇摇头,真怀疑他这样累不累,一双细长的狐狸眼下盘算着太多事情,偶尔打一场漂亮的仗也应该不错啊。
朱棣按照叶羽的方案去布置,准备在半个月后顺利拿下聊城。
而就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南军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建文帝朱允炆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撤换了李景隆的统帅职位,晋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任命盛庸为南军的统帅。自此,能够与朱棣的北军抗衡的南军终于正式诞生了。
而作为前任统帅的李景隆,灰溜溜的逃回了京城,当初保举他的黄子澄气的大发雷霆,这次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替李景隆遮掩了。
盛怒的黄子澄向朱允炆请旨,按照延误军机的罪名将李景隆处死。
然而朱允炆却拒绝了这个请旨,他拒绝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因为李景隆是他的表兄。
朱允炆这个人似乎总是本着慈悲为怀的精神,对于朱棣他甚至都能下令不要在战场上杀死,更何况只是一个打了败仗的李景隆。而且在朱允炆看来,李景隆的败仗已经打完了,这个时候处死他也没多大用,养着他不过是按例给他俸禄罢了,无伤大雅。
李景隆就这样在刀口下活了下来,不过若是朱允炆现在知道李景隆日后起到的作用,那他估计打死也不会留下李景隆的性命了。
不管怎样,南军总算找到了值得期待的统帅,开始积聚反击的力量。
半个月后,朱棣按照叶羽的方法安排,顺利拿下了聊城,并准备扫荡济南城周围的所有城池。
盛庸看着聊城陷落的战报,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么说呢,聊城一战北军的用兵方法,似乎并不是朱棣的作风呢。
虽说朱棣本人也总爱耍花招,但他还是喜欢真刀真枪的对战,像聊城这样从头到尾都是精密的布置的战争,从朱棣的军事生涯中几乎找不到相同的例子。
盛庸仔细想着靖难战争开始到现在的所有细节,他总觉得,似乎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极厉害的人潜藏在北军中。
说起来,聊城战役的作战风格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样子。
盛庸绞尽脑汁思考,他虽然之前并不是知名的将领,但他自从军以来见识的战争不少,而且记性也不错,所以他在脑海中尽量搜索相关的信息。
直到,他联想到过去十年北境的一些战役后,才差点儿惊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那个人,那个白色的身影,不算高大但却如清风和煦一般的气质,哪怕是在战场上,也从不见那人露出暴戾的气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盛庸见过最可怕的人。那个人打仗几乎从来都不是大规模的对战,将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多次连敌军都伤亡无几,但就是这样的战争,才让熟知用兵之道的盛庸觉得可怕,并在心底牢牢记住。
难道是他?他在北军中么?
他不是应该被发配到南境了么?难道是中途被燕王的人劫走了?
如果真的是他的话,就有些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