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一) (第1/3页)

    天问(一)

    南北两线大捷的消息顷刻传遍了全国。各地报纸都皆尽所能地挖掘出战争细节以飨读者。一些主流报纸甚至以如画江山图作为底图,将贴木儿实际控制领地版图以及这次追随贴木儿参加对明战争的所有国家都标出来,让百姓们自己品评这次胜利的价值。

    河中、底里诸侯、土耳其帝国、鄂罗斯公国、金帐汗国,当人们在报纸上看到十几个国家,总面积远远大明的土地成为敌国后,心中那份震惊难以形容。经过近三十年的普及,大明朝的读书人或多或少对脚下这个世界有了些了解,不再死抱数千年前故人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说。他们通过图书馆和报纸,已经知道了大明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比中心偏北了一点。他们通过时断时续的远洋贸易,也知道了世界上除了大明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和文明的存在;他们不再以为走出大明国境就是妖怪或神仙的居所。所以,当看到那么强大的敌人在陆地和海面上分别被大明击溃时,人们禁不住为之欢欣鼓舞。振奋之余,有的人忍不住问道,西北大捷依靠的是西北自治军的力量,南洋大捷凭借的是水师、海盗共和国和沐家的倾力协作,这个时候,朝廷在干什么?皇帝在干什么?

    虽然为朝廷所控制的报纸激情洋溢地把功劳全部归结为皇帝英明,天佑明君。可百姓们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当外敌打到家们口时,伟大的建文皇帝和他的五十万大军正忙着围剿北平,当时朝廷的报纸上还信誓旦旦地告诉大伙贴木儿的威胁不过是疥藓之痒。根本威胁不到国家安全。现在官方报纸又把一切颠倒过来,无论怎么看都像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况且从地图上看,朝廷最后之所以从北方撤兵,并不是因为皇帝突然想起了国家利益,而是被北方六省打败了。不得不回师自保。

    得出这两条结论后,民间立刻热闹了起来。一些擅长审时度势的精英们又开始动开了心思,朝廷暗弱,群雄并起,诸侯林立,正是英雄登场的好时机啊。于是沟通难北各地的水泥路上的马车渐渐多了起来。冒着料峭的春寒,栽着一些人的美梦南来北往。用朝秦暮楚来形容速度太快,但上一个月在蜀王、湘王那里吃了闭门羹,下个月就带着门人弟子和专著出现在晋王或西北蓝玉领地的一派宗主们屡见不鲜。这些人随便一开口就是治国之道,抬起手来就是指点如画江山,吹得云山雾罩。好在诸侯们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新政熏陶。多少知道了些争雄天下需要的是实力而不是嘴巴,才没有人着了他们的道儿。不得不承认,各地爵士会在此时居功至伟。爵士会成员都是本乡本土的势力,平时互相之间难免因为所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而有摩擦,但遇到这些卖嘴皮子的说客时倒是一致对外,从不给他们留下插一脚的空隙。

    如果眼下用一个字来形容大明的局势,就是“乱”。比南北战争之前还乱上数倍。北方六省和朝廷还在对峙。依靠没收贪官家财缓过一口气的朝廷和稳定了各地局势的北方六省跃跃欲试,但谁都不好意思开第一枪。各地自治人马也在左右观望,他们虽然不想服从朝廷号令,但也不愿意冲上去给朱棣做嫁衣。况且徐辉祖入阁后,陆续将被黄子澄等人弃用的方明谦、刘秉珑、秦汉风、杨振羽等老将请出山来,各领数万兵马拱卫京师,朝廷无力征讨诸侯,此时却也不是个可随便捏的软柿子。

    这边诸侯和朝廷各转着各自的心思,海外武安国和曹振等人也忙得焦头烂额。阿拉伯舰队退了,剩下的就是分享战争成果的工作。海盗共和国出力甚大。以叶风随的性格,当然不会白白流血流汗。敌兵刚退,就半抢半赖地将翠屿嘴等岛屿收归海盗共和国名下。陆地上云南沐家也不是好哄的角色,见阿拉伯军队退了,加紧攻势。大军沿着愈里,加亦勒等地横推,以解放者的姿态将投靠贴木儿的当地土王连根拔除。当地百姓经历贴木儿数度屠杀,本来就没多少力量,以沐家目前的推进速度,武安国预料,一年之内沐冕将“解放”天竺全境。为了巩固对这些土地的占有力度,前几天老沐冕还突发奇想,花重金从国内聘请了一批教书先生,在所“解放”的土地上强行推广汉语。搅得刚刚从贴木儿压榨下解脱出来的印地王公叫苦连天。

    “武兄,黔国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锡兰山,靖海公曹振把玩着手中的茶杯,试探着问。兄弟二人已经很久没这么闲聊过了,难得坐在一起,心中都感到有点暖融融的。

    武安国知道曹振在出言试探,笑了笑说道:“我看也不为过,那些国家向来是谁强就跟着谁。中国处于劣势,他们就趁机上来踩两脚。中国强了,他们就说两句软话逃避惩罚。咱们也习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