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二) (第2/3页)

半按照黄子澄的建议,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以黄子澄的分析,燕王朱棣绝对不会满意权力被强行分割,来自朝庭方面的威胁一旦解除,他与布政使郭璞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到那时,朝廷就可以让全国百姓看清楚所谓平等和分权的真相,再次兴兵北伐平叛。

    “身为人君,出口成宪。陛下当日不肯与燕王一决死战,今日又不肯践约,恐怕将来难塞天下悠悠之口”。御书房,侍讲博士方孝儒苦口婆心地劝谏。这话他已经说过多次了,每一次都惹得皇帝一脸不快。在方孝儒眼里,作为皇帝不讲信誉,就无法给群臣做出表率。而作为臣子的,就可以欺上瞒下,将各项政令和百姓福址糊弄了事。这些都是昏君的所为,建文皇帝不该这样做。正确的选择有两个。要么与北方一战,纵使败了,身死社稷亦能留下千秋美名。要么就实现自己的诺言立宪分权。这样不声不响地拖着,非但无济于事,反而让天下人耻笑。

    建文皇帝摇摇头。没有搭理满脸愁容的方孝儒。奉朝廷号令的地区只剩下了京师和四个行省,需要披阅的奏折可比原来少多了。轻闲下来的允文猛然明白,像方孝儒这样的诤臣,留在内阁里只能用来装点门面。如果不是看中他在儒林中的号召力,在解除周崇文等人职务时,建文皇帝就将方孝儒一同罢免了。省得天天看他这幅学究嘴脸。

    “陛下,臣,臣请陛下三思”。方孝儒躬身施礼,不达到目的誓不甘休。

    “好了,希古,难道你冒着雨进宫。就为的是和朕说这些话的吗”?朱允文不耐烦地打断了方孝儒的进言。希古是方孝儒的表字,作为弟子,建文皇帝这么称呼老师的名字,听亲切,却有失君臣之礼。

    “臣,臣请陛下即日招集各方诸侯入京立宪,不要再拖延”。

    “希古。你不懂……”,建文皇帝推开面前奏折站了起来,走到了发了黑的如画江山图上。立宪,立宪后他如何向祖宗交待。像方孝儒这种有名望的学究,立宪后还可以号召一批信徒在爵士会,也就是北平提出的护民院中呼风唤雨,而作为帝王,他将除了一个头衔外,一无所有。

    如画江山,西边的蓝玉已经吞并了吐鲁番和鞑靼土默特(今新疆一部和青海)。马上大明西凉自治州就要以恩人的姿态囊括吐鲁番、土默特、亦力巴里和叶尔羌(今南疆),成为第二个北方六省。西边的蜀王得到云南沐家和当地士绅的支持,派兵进驻了朵甘宣慰司。云南的沐家吞并了乌司藏(西藏),眼下大军正在恒河流域纵横。立国以来,大明朝的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就这样放弃对它的控制,难道不可惜么?

    御书房的气氛有些异常,方孝儒先是听见皇帝叫自己的号,接下来又见朱允文对着地图沉默不语,担心地叫了一声:“皇上……”!作为皇帝的老师,看到年青的皇帝这样为难,他心里也很愧疚。

    “老师,你回去吧,雨大,路上小心”!朱允文抚摩着如画江山,声音里带上了几分哽咽。

    “皇上”!帝师方孝儒又叫一声,语气中充满感动。刚想安慰弟子几句,又听到皇帝说道:“回去吧,朕不能立宪。否则将来无法去见父皇与太祖。你不要逼朕。如果局势最终无法控制,天要亡我。朕保证听从你的,以死护社稷,绝不再退缩”。

    “喀嚓”!道闪电伴着雷声劈下,将君臣的对话湮没在雷雨声内。玻璃窗内,人影晃动,侍讲博士方孝儒仿佛说了些什么,然后跪到了地上。建文皇帝走了过来,双手将他搀起,两个人泪眼相对,身侧是那幅如画江山。

    肆虐的暴雨,打得落花满地。宽阔的京师街道上,此时已经不见一个人影。临街的店铺户户关门,显得市面更加萧条。这种暴雨天,店铺开张也赚不到几个钱。朝廷控制地区和北方六省还在继续对峙,北方的货运不过来,两江的货物运不出去。皇上没钱了,可以抄大臣的家,平头百姓抄谁去?生意没法做了,税却还是照样要交。否则那些收税的官吏们发起疯来,肯定折腾你个倾家荡产。

    “熬吧,快变天了”。紧闭的屋子中有人叹息。

    “熬吧,该变天了”,风雨后有人在祷告。

    一乘马车穿过雨幕,停在了户部尚书卓敬府门口。下车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未经门房通报就走了进去,看来是户部尚书卓敬府上的常客。

    “东里兄,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户部尚书卓敬正在捧着一份报纸解闷,听到仆人汇报,倒拖着鞋子迎到屋檐下。

    “这种天气,自然是上下风”,翰林院编修杨士奇打了个哈哈,收起雨伞走上台阶。

    “书房坐,书房坐”,户部尚书卓敬引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