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六) (第1/3页)
天问(六)
武安国动了,五月初八携战舰二十一艘离开泉州,去向不明。
天下诸侯跟着动了起来,仿佛热油中间溅了一滴答水,刹那沸腾,刹那又回复平静。观望,湘王,蜀王,等几个实力稍逊的地方自治力量热闹了一下后,又静下心来埋头开始处理领地内部事务。
既然是打着支持北平的《平等宣言》和《分权与制衡》旗号而脱离朝廷的,新政的样子肯定得做一做,几个月来,各地爵士会加快了建设步伐,有些地方已经仿照当年北六省的模式开了几次会,会议上的热闹程度亦不亚于六省的爵士会初建,互相漫骂的,互相吹捧的,如参禅一般语藏机锋,桌子底下暗伸一脚的情况比比皆是。好在这种乱像当年在北方六省的报纸上已经见识过了,郭璞等人摸索出来那套处理办法照搬到各地,修修改改也能用,这才没闹出更多的笑话。当然,这些笑话到了朝廷控制的报纸上,都成了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的典型,但自治各地的士绅们,却在磕磕碰碰中,渐渐明白了爵士会的运行规则,开会议事的目的性越来越强,提案越来越言而有物。至于这种发展情况是不是有违诸侯们的初衷,很少有人注意。反正现在各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力量均衡没打破之前,有头脑的诸侯不会轻易地推翻自己的自治之初的承诺。
武安国离开泉州三天后,一份秘密情报送到了大明总参谋长徐辉祖的案头。出山主持朝廷军务不到半年,这位总参谋长已经被累得满头白发。此刻看了武安国出海的情报,他脸上的皱纹瞬间又多了数条。
如今大明的各派实力比较,若论情报收集能力。朝廷无疑是最强的。总参谋部敌情司是由锦衣卫转变职能而来,本来班底就有优势。去年讨逆行动失败后,迫于形势,建文皇帝和黄子澄、方孝儒等人不再对军务指手画脚,这样一来。敌情司的运转更加高效。各地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通常十天时间之内,大致情报就能送到徐辉祖手上。这些情报是他了解诸侯动向的手段,也是对抗北方军队的基石。
除了西北的蓝玉,诸位番王如何动作,徐辉祖对此并不是很在意。那些表面上热闹的番王们没有和朝廷一搏的实力。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是趁火打劫,为将来事态平定后和胜利者讨价还价增添些资本。但武安国与曹振的一举一动,却牵动着天下大局。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南三省和北方六省宣布联手,不用计算,谁都能看出朝廷绝对承受不了燕王和曹振的联手一击。
“这次。武公恐怕真的要与燕王联手了”!新任内阁大学士李琪放下情报,忧心忡忡地对徐辉祖说。二人四目相对,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书案上的情报,分外轻重两类。重要部分,有一半都是关于东南三省的。
“武公北上,是早晚之间的事。他不可能任由郭大人在北边孤军奋战,先前不肯向北。恐怕是为了海面上的事。如今西下舰队已经开始返航了,他们没了后顾之忧,自然要着手解决北方六省内部的冲突”。徐辉祖苦笑了一下,将几份标记着重点记号的情报推到了大驸马李琪面前,“咱们这两个妹夫,做事并非常人所能预料啊”!
李琪现在入主内阁,对天下大局少不得要替徐辉祖分担一些,听徐辉祖话语里无奈中还带着几分佩服,从怀中掏出眼睛架在鼻梁中间,拿起那几分新到的情报仔细看了起来。
这几份情报由敌情司快马送来。汇报的是曹振麾下两支分舰队的最新动向。几个月前,东南三省局势刚一平静,曹振立刻将两支分舰队派了出去。朝廷这边大惊失色,日日提防这水师从海上来攻,枕戈待旦了好几个月。现在总参终于收到情报。那两分支舰队有消息了。据潜伏在东南三省的线人汇报,曹振麾下的麻哈麻(马和)与姜烨二人,带着舰队,正护送着大明商队,从阿拉伯海向回赶。这趟行动带回了大批金银,一下子解决了舰队的给养供应问题。
“原来是索要战败赔款去了,这倒附和武安国的秉性”,驸马李琪笑了笑,自言自语地说。他和武安国相处过一段时间,知道对方的做事原则。在武安国眼中,恐怕找不到“天朝上国”这几个字。在海上击溃了阿拉伯舰队,曹振和他不会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在他们眼里,各国平等,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也平等。打了胜仗还给战败者好处,那不是有颜面,那是愚蠢。况且能在阿拉伯诸国头上多刮一分银子,就意味着从大明百姓头上少要一分税款。
“是啊,这就是曹振的养军之道。黄大人当年天天叫嚷着国库空虚,削减水师费用,就没想到以战养军这一招。”徐辉祖摇摇头,叹着气呼应。做过一段时间布政使,知道为政艰难的徐辉祖发现自己越来越佩服武安国和曹振,虽然他们此刻是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