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2/3页)
寿者,不著相。所以他强调一句话,怎么样学佛?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有个庙子,有个房子,有件衣服,有个地方,这些都是相;此心不要被佛堂、房子、财产、或名誉所迷恋了。所以前面曾说,要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
无所住的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学佛做功夫的人,大家就要注意了,我们在做功夫学佛,好像就在这色、声、香、味、触、法六样里面滚,就在这六根六尘之中打转。你千万记住,「不应住色生心」,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不是,那是我们后天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不应住声生心」,听到声音当成佛菩萨对你说话,耳朵里最容易发起声音,走上这个路子,佛都救不了你。你看戒律的部分,佛在世时,很多走上这个路子,佛只好放弃。所以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句话就是重点。要学佛的人,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要随时观察自己,观心,要使此心无所住。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种东西上,或住在某一种习气上,始终不能解脱,已经是走入魔道了。佛法初进中国时是「磨」字,意思是折磨你的。后来齐梁时代改成魔鬼的魔,因为讲魔鬼大家会害怕小心一些,所以千万千万注意,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
接著下去,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你们做观心的功夫,做静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这就是心住相;著相,著在一个空的现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你骗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如何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