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一一章 小人物撬动的大支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一一章 小人物撬动的大支点 (第2/3页)

还确实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足足等了好一会儿,那门房方才捧着他的名帖出来,却是有些尴尬地说道:“老爷说,他和汪侍御您既无私交,也非亲友……”

    “正是因为既无私交,也非亲友,我才来求见。如若乃是世交晚辈,我便不敢来了。劳烦你再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汪孚林此来,并非为了刘部堂,而是为了一点心头意气。刘部堂乃是朝堂前辈,还请能够拨冗一见,只片刻就好。”

    那门房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再次进去跑了一趟腿,等到他回来时,便躬身行礼道:“老爷在书房,请汪侍御随小的来。”

    刘应节虽说曾经当过蓟辽总督,又入朝为刑部尚书,但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师的住宅,却不大符合一部尚书的地位。汪孚林只发现简简单单绕过照壁,进了一扇侧门,那门房就指着里头一座坐北朝南的屋子,道是刘应节的书房。门前守着一个尚在总角的童子,他本还以为那是刘府书童,可听到那门房上前叫了一声孙少爷,他就愣住了。

    敢情……这是刘应节的孙子?

    小家伙大约八九岁,和汪孚林醒来之后第一眼瞧见的金宝差不多大,此时非常乖巧地行礼叫了一声汪侍御,便亲自打起帘子让了他进去。进门之后,汪孚林就只见刘应节一身家常布袍坐在书桌后头,整个书房除却书架、书桌、椅子、立柜,几乎再没有什么摆设,简直不能说是简朴,而是只能称作为寒酸了!当他收回目光,上前长揖行礼时,刘应节直接把手中一卷书往桌子上一扔,旋即没好气地说道:“说吧,你来见我究竟所为何事?”

    “刘部堂和我家伯父是同年,又曾经和戚大帅在蓟镇共事多年,应该知道,伯父和戚大帅昔日在福建抗倭,彼此交情甚笃吧?”

    刘应节有些疑惑地皱了皱眉,随即冷笑道:“你和你家伯父都已经反目,还要利用他来劝我不成?”

    “不,我只是想说,因为我说的这个缘故,刘部堂在其他地方的政绩如何,我不大了然,但在蓟镇,单单那一千多座空心敌台,便已经胜过练兵十万,所以,我对刘部堂素来是很钦佩的。相对于某些只言事,却不会做事的人,刘部堂除却在京城当过短短一阵子的户部主事,其他时间,都是在外任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政绩。尤其是在北边的兵事上,找不到几个能和刘部堂这样熟稔的人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纵使刘应节对于汪孚林今天造访摆出了拒之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可听到这样的肯定,他的脸色还是稍稍缓和了一些。

    “北面俺答虽已经称臣,朵颜卫也已经消停,可泰宁卫福余卫再加上察罕儿部,辽东边疆仍然多事,更何况张部院入为兵部侍郎,新调任的官员可比得上他否?刘部堂既然还正游刃有余,与其告病示弱,何妨自请巡阅蓟辽,然后再去宣府大同,宁夏陕甘?以刘部堂素来刚直的个性,想来绝对不会惊动地方百姓,而是能够真真切切地挑出那些错处来!”

    刘应节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要告病请辞,自然是因为看不惯张居正这场滑天下之大稽的夺情风波——张居正好歹做个奔丧的样子也就算了,这一步多不挪,守在京师府邸中,等着皇帝夺情算怎么回事?然而,汪孚林这示弱两个字深深打在了他的心里。他为人最是好强不过,虽说眼下已经六十,但六十岁的年纪对于朝廷高官来说,从来就不算是高龄!

    他瞪着汪孚林,突然冷笑道:“那要是我不听你的出去转悠,也不告病了,就赖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不走呢?”

    “那就最好了。”汪孚林笑眯眯地说,“这内阁六部都察院中,总得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否则岂不是要被人说,元辅那是一言堂?”

    成心揶揄的刘应节差点没被汪孚林这轻描淡写的口气给呛死。他压着怒火,一字一句地喝道:“难道现在那就不是一言堂?”

    “当然是。”汪孚林眼睛也不眨,迸出了这三个字,紧跟着方才不紧不慢地说道,“然而,新进朝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