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2) (第2/3页)
销售旺季,江宁县的商贾,忙的不可开交了,他们发现,不仅仅是江宁县的百姓,购买商品,上元县,乃至于其余几个京畿县,都有人来购买商品了。
苏天成没有闲着,他按照原来的计划,采取了下一步的措施了,送礼。
南京六部、都察院、京营、应天府、上元县,其余的京畿县,所有的官吏,都收到了礼品,这是江宁县的产品,主要是十五家商铺的产品,同时,县衙的官吏,开始大范围的向熟人推介这些产品。
官田整修已经结束了,只是修建的几个水池和堰塘,还没有彻底结束,农民拿到了银子,也加入到了购买大军里面了,马上就是chūn节了,谁不想自家好好过年啊。
户房对用工情况,也要做出来统计,这是知县大人专门吩咐的,令户房的吏员和参与统计的衙役想不到的是,好多参与整修官田水渠的农民,直接进入了作坊做工了,这也是因为,商铺的老板,发现这些是好的劳动力,自身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作坊。
江宁县的商铺和作坊,短时间之内,竟然招募了六千多人,如果不是chūn节临近,招募的人,恐怕更多,有些农民,急着回家去过年,暂时没有到作坊去。
随之到县衙来的,是江宁县境内的一些酒楼,他们也得知了风声。
酒楼的老板到县衙来了,拜见苏天成之后,也提出来捐银子。
这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
流动人口的增加,必然要促进酒楼和客栈的生意,好多的酒楼,生意都非常的红火,他们自然担心了,县衙照顾诸多的商贾,唯独忘记了他们,要是今后有什么变故,这些商贾没有事情,他们岂不是要遭殃了。
再说了,人活一张脸,看看那些上缴了捐银的商贾,走路的时候,都是昂着头的,酒楼的老板自然是不服气了,凭什么自己就要低着头走路啊。
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苏天成终于笑了。
初步的目标达到了,大户、富户的捐银,接近七十万两了,加上盐商的捐银,一共是二百三十万两,完全可以办大事了。
他将目光对准了市舶提举司。
既然消费增加了,从各地进入江宁县的货物,必然要增加,最为重要的通道,就是市舶提举司了,从水路来的货物,量是最大的,这样的一笔税收,决不能漏掉了。
再说了,江宁县得到了如此多的捐银,纸里包不尊,上面知道了,肯定是要动心思的,市舶提举司收取的银子多了,上缴给朝廷的银子,自然多起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不会眼红江宁县的银子,至少不会盘剥过多的银子。
通过王道直的联系,苏天成与市舶提举司取得联系了。
江宁县抽调了十五名吏员、三十名衙役,进入了市舶提举司,这些人的各项开销,都是江宁县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收取赋税,运到江宁县的货物,包括到上元县的货物,一律按照二十税一的比例抽取赋税,不管是谁,都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