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丰收的喜悦 (第3/3页)
定要种植甘薯和玉蜀黍,要是不能够成功怎么办,所以说,在推行种植技术的时候,没有大力支持,牛二等人当然能够看得出来,那个时候,他们到各地都是受到欢迎的,看见巩昌府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没有多停留。
如今结果出来了,巩昌府所辖的地域辽阔,粮食不能够丰收,官府得到的收入,自然就少了很多了,巡抚衙门和苏天成可不会实行包干制的,地域性的差异肯定是存在的,若是因为官府的原因,导致了收入的减少,这是需要自行承担责任的。
按说粮食收成不是很好,陈于泰应该主动到巡抚衙门,至少要表明自身的态度,表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可惜苏天成没有看见,陈于泰一直都没有到咸阳来,来禀报巩昌府情况的,是知府的副手同知。
苏天成再次感觉到了不舒服。
作为一名穿越人士,他很清楚,想着天下大同,那是不可能的,陕西境内,存在一定的反对力量,这能够令自己清醒,也可以让皇上和朝廷放心,所以他不会要求铁板一块,但有一个方面,那是必须坚持的,就是巡抚衙门发出去的命令,府州县必须要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绝对不能够出现。
考虑到陈于泰是殿试状元,和自己是同窗,苏天成写了一封信,带到了巩昌府,这封信写得很是简单,告诉了陈于泰,今后巡抚衙门做出来的决定,府州县必须执行,就算是有什么反对意见,没有得到朝廷的敕令和皇上的旨意之前,依旧要按照要求做事情。
这件事情,也令苏天成开始清醒了,很多的读书人,士大夫,士绅富户,他们的认识是固定的,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不大可能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且这个阶层,有着一套固定的东西,说这些规矩是迂腐的也好,陈旧的也好,人家就是按照这些规矩来做事情的。
若是想着慢慢改变大明朝的现状,完全依靠读书人,可能是行不通的。
难怪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身边都有一帮忠心耿耿的人,都是跟随多年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令行禁止,才能够保证大家都是一条心。
粮食丰收,带给苏天成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很多的思考,大明朝的现状就是这样,完全推翻这样的现状,可能性是不大的,若是想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能够从最上面做文章,盯住朱由检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有盯住太子朱慈烺了。
朱慈烺是崇祯二年出生的,崇祯三年二月,刚满一岁的时候,被册立为太子的,如今也不过九岁,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能够给朱慈烺灌输诸多的理念,更多的依靠制度来治理国家,才有可能保证大明朝真正的繁荣富强。
不过这也就是苏天成的一些想法,万万年的打算,他是没有的,只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着大明朝兴旺起来,就算是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