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3页)
停一下。”
马车稳稳当当停下,车夫将脚凳取下,撑了伞在外等着。常台笙看一眼蜷在角落里的小丫头,伸了手给她:“来,下车。”
芥堂是常家世代经营的刻坊,早期只替书肆刊刻书籍,常台笙十六岁那年接手之后,渐渐开始挂牌子做书坊。如今,芥堂以校刻精审、内容考究、独具特色在江南一带很有声望,当然,有芥堂书牌的版印书,售价也不便宜。
常遇跟着常台笙进了芥堂,穿过忙碌又充斥着书墨味道的堂间,觉得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她回头看看,常台笙道:“怎么了?”
小丫头嘴里也只蹦出毫无生气的三个字:“真热闹。”
常台笙闻言,侧脸在走道里昏昧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孤寂清寥。
忽地,走道尽头传来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声:“东家,陈公子那里来了消息,说是愿意见一面。”
“还说了什么?”常台笙转过身去。
“只今晚有空。”
常台笙闻言立即沿着走道往里走,常遇则抱着包袱迈开小短腿快步跟在后头跑。最里头是常台笙的书房,推开来只见东西放得密密麻麻,原本并不小的空间却看起来十分逼仄。
常遇搂住包袱站在门口没进去,只皱皱小眉头。
常台笙进去取了东西便出来,利落地关了门又往外走。常遇则又跟上去。
待走到堂间,常台笙霍然回头,有些愧赧地对小丫头道:“姑姑要出去一趟,你在这里待一会儿,让宋管事带你先吃晚饭可好?”她言罢便招手示意宋管事过来。
有些上了年纪的中年男子走到常遇身边,与常台笙说请东家放心。
常台笙转身要走,没料才刚迈出去一步,便觉袍子被人揪住了。她回头,见小丫头正揪着她的衣服不放,拽得死死很是用力,似乎怕她这一走不回来。
“算了,我带她一道走。”
常台笙言罢便往外走,小丫头紧跟不舍,一步也不落下。
两个人都未食,马车在芙蓉楼外停了会儿,常台笙撑伞下去买了些软软糯糯的点心,塞给小丫头垫肚子。常遇埋头吃了两块,沾了一嘴的粉屑,却擦也没擦,小手拿了一块递给常台笙。
这雨夜里,常台笙心里忽地跳出一星暖融的火苗,原本冷硬的面目神情,也别别扭扭出一丝柔软。
马车抵达陈宅时,淅淅沥沥的雨居然停了。常台笙下了马车,将小丫头抱下来,走到门房递了拜帖。
陈宅她并非头一回来,但回回都吃闭门羹,这次主动抛出愿意见面的消息,难得到像是被皇帝召见。
门房匆匆去又匆匆折回,让常台笙进了门,指了指前路,示意她自己去。
偌大的庭院植物蓊郁有致,看起来很有生机,但——屋子建得实在太奇怪,没有几进几座,更没有厅房之别,就只是一座大屋子建在地表的基台之上,外边围了一圈走廊。
且这座宅院里,一点人声都没有,简直清寂到可怖。
这座宅院的主人叫陈俨,如今二十五岁,造诣天赋都极高。其十四岁即为弘文馆待诏,曾领修过文贤殿御览,年纪轻轻便已是经学大家。按说这样的人应成为朝中栋梁,如今却回了杭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