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4 厂公 (第2/3页)
由校
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魏忠贤做的不错。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NAN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以及善于把握动荡时局的“能人”来独当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为了独掌大权,又被东林党忽悠得迷糊,真的以为自己是圣君,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的风潮,以迅雷之势,一举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阉党。他魏忠贤一个宦官,所有的权势都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里有能力组成什么阉党。不过是因为东林党太霸道,要独步朝堂,拼命的挑起党争,打压其他党派。导致代表其他地方利益的党派不得不归于魏忠贤手下以求活,这才被东林党一股脑的称为阉党。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令人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此时魏忠贤正端着酒杯慢慢的品着酒。一侧的乐师们正在奏乐,大唐当中正有几个舞女甩着流云般水袖翩翩起舞,一片热闹景象。
孙云鹤刚出现在大堂门口,魏忠贤就轻轻的挥挥手。大堂里的乐声就戛然而止。舞女和乐师们很快就收起了手中的东西,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大堂后面。
孙云鹤大步走上前去,对魏忠贤单膝跪地,说道:“见过厂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