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57 童谣谶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457 童谣谶语 (第2/3页)

要再说第二次!家主交待下来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另外我告诉你一件事情,至今为止,家主交代我提前安排的事情,从来没错过!”

    牛满村听了心里一惊!就将刘佩在他心里的高度又加高了一层!于是他思索了片刻说道:“不知道局长有没有想过利用童谣之类的东西?”

    刘江皱眉思索着的说道:“利用童谣?你想说的是童言谶语吧?”

    童谣在现代社会就是儿歌,它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而在古代,童谣却有两种。一是儿歌,二是政治预测歌谣。

    我们在读古籍,如《二十四史》、《三国》、《水浒》时不难发现,有一种童谣反映的却是政治预言,规范的说法就是谶语。

    什么是谶语呢?就是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通俗地说就是指提前说出、事后应验的话。

    在原始社会,很多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都令人无从捉摸,尤其很多偶然性、巧合性而又频发性的事件往往令人无从解释,“鬼神”思想便乘虚而入,因此人们总以为每个人都被一个神秘的力量控制着,这种力量就是“鬼神”。

    所以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开始信奉、敬畏“鬼神”。到了汉武帝时代,这种习俗更加合法化。由于汉武帝重用儒家董仲舒,“罢黝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了一个封建神学体系,体系的中心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

    而政客们为了某种政治目的,他们就利用了鬼神的名号。一方面自己出面或授意部下抛出自己是某某名人的后代(如刘备号称皇叔,“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但只有这点还不够,他们还迫切寻求天命鬼神的帮助,都想利用童谣谶语来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以此来欺骗人民,并妄图借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历史上,政治童谣的种类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预示型童谣、政治态度型童谣、军事谋略型童谣和起义舆论型童谣。如陈胜起义前,一方面冒充自己是秦始皇的公子扶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另一方面制造合乎天意的政治舆论(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