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7章 (第3/3页)

六) 脉沉小弦。为阴浊饮邪。 质阳不充旺。胸中清气不得舒展旷达。偶触入寒冷。或误进寒

    物饮邪暴冷。凝结胸痞。当平日食物。忌用酒肉腥浊。便清阳流行。常服仲景苓桂术甘汤百

    剂。若病来因冷。即服大顺散。

    戴 病去。神已爽慧。但本脉带弦。平素有饮。为阳气不足之体。年纪渐多。防有风痹。此酒肉宜

    少用。劳怒当深戒矣。议外台茯苓饮方。

    人参 茯苓 广皮 枳实 半夏 金石斛

    朱(四九) 烦劳太过。阳伤。痰饮日聚。阳跷脉空。寤不成寐卫阳失护。毛发自坠。乃日就其衰夺矣。

    初进通饮浊以苏阳。接服外台茯苓饮。

    吴(氏) 脉弦。背中冷。左偏微痛。食少欲呕。四肢牵强。此饮邪内结。议通阳气。

    桂枝 茯苓 半夏 姜汁 炙草 大枣

    某 眩晕恶心胸脘不爽。脉右弦左弱。面色红亮。此乃痰饮上泛。有厥中之事。

    炒半夏 制蒺藜 橘红 煨天麻 石菖蒲 茯苓 姜汁

    尤 口中味淡。是胃阳虚。夫浊饮下降痛缓。向有饮湿为患。若不急进温通理阳。浊饮必致复

    聚。议大半夏汤法。

    人参 半夏 茯苓 枳实 姜汁

    张(二七) 酒客谷少中虚。常进疏散表药。外卫之阳亦伤。其痰饮发时。胸中痞塞。自述或饥遇冷病

    来。其为阳气受病何疑。不必见痰搜逐。但护中焦脾胃。使阳气健运不息。阴浊痰涎。焉有窃

    踞之理。(脾阳不运)

    生于术 川桂枝 茯苓 淡姜渣 苡仁 泽泻 姜枣汤法丸。

    王(三二) 脉沉为痰饮。是阳气不足。浊阴欲蔽。当以理脾为先。俾中阳默运。即仲景外饮治脾之意。

    苓桂术甘加半夏陈皮水法丸。

    某(三四) 舌白。咳逆不渴。非饮象而何。宜宣温药和之。

    杏仁 苡仁 半夏 干姜 粗桂枝 茯苓 浓朴 炙草

    某 食后脘中痞阻。按之漉漉有声。手麻胁痛。心烦。耳目昏眩。是气不流行。痰饮内聚中焦。用

    桂苓丸。竹沥姜汁法丸。

    又 桂枝 人参 茯苓 半夏 广皮 炙草

    黄 味过甘腻。中气缓。不主运。延绵百天。聚气结饮。东垣云。病久发不焦。毛不落。不食不饥。乃

    痰饮为患。饮属阴类。故不渴饮。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繁。当以温药和之。通阳方法。固无

    容疑惑。大意外饮宜治脾。内饮治肾。是规矩准绳矣。议用苓桂术甘汤。

    某 形体似乎壮实。阳气外泄。畏风怯冷。脾阳消乏。不司健运。水谷悍气。蒸变痰饮。隧道日壅。

    上实下虚。仲景谓饮邪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得效。从外饮立方。

    人参 淡附子 生于术 枳实 茯苓 泽泻

    荆沥姜汁法丸。

    某 老人久嗽妨食。议以外饮治脾。苓桂术甘汤。

    王(三四) 脉沉。背寒。心悸如坠。形盛气衰。渐有痰饮内聚。当温通补阳方复辟。斯饮浊自解。

    (脾肾阳虚)

    人参 淡附子 干姜 茯苓 生于术 生白芍

    冯 阳虚则形寒汗出。痰饮痞聚。都是阴浊成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