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76章 (第1/3页)

每日服东垣滋肾丸三钱。秋石汤送。以泻阴中伏热。

    许(二一) 痛为脉络中气血不和。医当分经别络。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不知此旨。宜乎无

    功。(肝肾奇经脉络不和)

    鹿角霜 桑寄生 杞子 当归 沙苑 白薇 川石斛 生杜仲

    范 病后精采未复。多言伤气。行走动筋。谓之劳复。当与甘温。和养气血。下焦痛。肝肾素虚也。

    (肝肾虚下焦痛)

    人参 小茴香拌炒当归 沙苑蒺藜 茯神 炒杞子 菊花炭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夫心主君火。自当从热而论。然此乃但言疮耳。若疡科之或痈

    或疽。则有阴有阳。不可但执热而论矣。又如举痛论中。所言十四条。惟热留小肠一条。则

    主乎热。余皆主乎寒客。故诸痛之症。大凡因于寒者。十之七八。因于热者。不过十之二三

    而已。如欲辨其寒热。但审其痛处。或喜寒恶热。或喜热恶寒。斯可得其情矣。至于气血虚

    实之治。古人总以一通字立法。已属尽善。此通字。勿误认为攻下通利讲解。所谓通其气

    血。则不痛是也。然必辨其在气分与血分之殊。在气分者。但行其气。不必病轻药重。攻动

    其血。在血分者。则必兼乎气治。所谓气行则血随之是也。若症之实者。气滞血凝。通其气

    而散其血则愈。症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

    此乃概言其大纲耳。若夫诸痛之症。头绪甚繁。内因七情之伤。必先脏腑而后达于肌躯。

    外因六气之感。必先肌躯而后入于脏腑。此必然之理也。在内者考内景图。在外者观经

    络图。其十二经游行之部位。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

    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凡调治立方。必加引经之药。或再佐以外治之法。如针灸砭刺或

    敷贴熨洗。或按摩导引。则尤易奏功。此外更有跌打闪挫。阴疽内痈。积聚 瘕。蛔蛲疝痹。

    痧胀中恶诸痛。须辨明证端。不可混治。今观各门痛证诸案。良法尽多。难以概叙。若撮其

    大旨。则补泻寒温。惟用辛润宣通。不用酸寒敛涩以留邪。此已切中病情。然其独得之奇。

    尤在乎治络一法。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此乃古人

    所未及详言。而先生独能剖析明辨者。以此垂训后人。真不愧为一代之明医矣。(华玉堂)

    徐评 此等议论。以为辨别精详。分毫无误。其实皆浮泛之谈。无病不可套去。而于此症真诠。

    全未梦得明之薛立斋张景岳。终身迷入此中。其说愈繁。而去道愈远。一派浮谈。而古昔圣贤

    治一病必有一主方。千变万化。不脱根本。此理遂消亡矣。

    <目录>卷八

    <篇名>耳

    属性:某 温邪上郁。耳 右胀。(风温上郁)

    薄荷 马勃 桔梗 连翘 杏仁 通草

    某(二二) 先起咳嗽。继而耳 胀痛。延绵百日不愈。此体质阴亏。触入风温。未经清理。外因伤及阴分。少阳

    相火陡起。故入暮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