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2/3页)
大约两三年之后,在他有一天开始觉得并抱怨时间太慢的时候,把那个记录翻出来,给他看,让他体会。这么做的要点只有一个,耐心。首先,起点最好应该在大约七岁前后;其次,重点应该起码两三年之后。而后再过三五年,再提醒一次。这样的体验,不仅将使孩子永生难忘,还会影响他此后一生对时间的精确认识。早晚有一天,你的孩子将因此对你无比感激,充满崇敬。因为他终将明白,这种宝贵的“相对优势”根本就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只需要大致看看我们自己身边有多少人对此茫然并无所知晓你就很容易想象这个结果了。
接下来要理解的是另外一件更重要的道理,就是这小节的标题--“越早醒悟越好”。更早的时候,我们已经讨论过人们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究竟会带来怎样的人生差异,时间质量差异--只有这四个字来修饰才是准确的:“难以估量”。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给了我们非常合理而又清晰的解释。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亨利彭加勒22用他的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初始条件的一个极小的差异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一个极大的差异。前者发生一个微小错误,后者的错误就会十分巨大。事实上,某种意义上,即便是线性关系也最终表现相同,两条射线从同一点出发,即便方向上相差一点点,那么在两条线无限延伸之后,两个射线的终点之间也将有无限的距离。古人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对此类现象的朴素观察。
而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仑兹23) 更是用“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形象地说明了混沌学的核心内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地球上某一地方的蝴蝶是否会拍动翅膀,甚至会影响到另一个地方是否会发生飓风。”还有人冰球的运动轨迹来说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如果最初冰球放置角度发生了哪怕微乎其微的变化,那么在撞击次数增加的时候,最终位置的差异会呈指数形式增长。
所以,在真正能够理解混沌理论的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命运就有了另外的解释。初始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最终天壤之别的结果。人们大多对此缺乏完整的理解,又由于自身感知的局限,只能把那些遗憾归结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者“命中有时当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或者是什么“造化弄人”等等。可是有这样的感受或者想法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改变结局的机会,只不过时间无法倒流的属性已经把一切变成了不可更改的既定事实。
小时候,读苏东坡的《留侯论》中的文字,“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志者,卒然临之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者远也。”读过了之后,只是羡慕那些豪杰之士,竟然可以达到那样至高的境界,无法想象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而现在看来,这样解释倒也简单:那些豪杰之士都是早已醒悟了很久的人。所以,他们可以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