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战争与和平九 (第2/3页)
方面因为吴畏把谢尔盖干掉了,他对谢尔盖行为的描述全是一面之词,算是死无对证。
另一方面当日喀山防线被突破后,突破口两翼的残兵又在喀山防线后方与尼古拉大公的部队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当事人大多战死逃散,或者又被分散整编进了各个部队,现在想要找到人也不容易,调查取证自然为难。
除了北方政府内部之外,其实还可以求证于南方军队中的人物,只要知道了当初尼古拉大公的军队怎么会突然突破喀山防线,也能把当时发生的事情推测个*不离十。
但是虽然亚历山大四世主动投降,当时东征的主帅尼古拉大公却并没有一起投降,而是流亡国外避难去了。少了这个重要人物的证词,自然也就让求证工作多了不少难点。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件事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吴畏对谢尔盖的指控是否正确,如果谢尔盖真是主动放弃卡山防线,那么即使用中过箭的膝盖来考虑,也能想到他这么做的背后一定另有图谋。他总不可能是突然害怕了想回家,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来被吴畏捉住也不会视死如归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谢尔盖死无对证。单凭吴畏的说法,即使是叶卡捷琳娜要动奥西波维奇,也得想个能够服众的理由。反而是俄共党内处理影响要小得多。
毕竟总参查不了奥西波维奇,牵扯越大,事情越麻烦,很容易让俄共两党产生兔死狐悲的感觉。
从理论上来说,乌里扬诺夫和奥西波维奇在党内的地位相当,虽然说总书记的权力要大一点,但是俄共一直是集体领导制,乌里扬诺夫也不能一手遮天。
不过要单论人际关系,乌里扬诺夫也要比奥西波维奇更强大,他真要想翻脸,不愁找不到人来帮助。
孟党本来在俄共当中就是少数派,奥西波维奇被亚历山大四世赶出莫斯科的时候又损失了很多骨干,留下的还被吴畏洗了一茬。现在在俄共内部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如果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