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 潘璋夺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二章 潘璋夺权 (第2/3页)

,向王濬大声骂道:“奸诡小儿,今日所赐,他日我必十倍奉还!”

    王濬故意一缩脖子,颤声道:“两国交战,没有私仇,你怎能这样吓唬我?我生来胆子小,听了你的话,我晚上会睡不着地!”

    季汉诸将尽皆放声大笑。

    诸葛恪悻悻而归。

    这时巴郡太守庞宏庞巨师前来请罪,宠宏乃是季汉军师中郎将庞统之子,他奉命动员巴郡百姓,以疑兵惑敌,令诸葛瑾不敢增援。哪知诸葛瑾最终还是突破了他们的疑兵,救走了诸葛恪。

    王濬摇头道:“此事并不怪你,此皆王濬之过,我一则轻视了诸葛恪背水一战之力,二则忽略了诸葛瑾爱子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当真率领正规部队,他也肯定会来救诸葛恪的。这就是父子亲情吧。”

    众将默然。

    王濬却又笑道:“不过无论如何,我军大胜了。而且吴军就算逃了此劫,我们还有计策对付他们呢。”

    诸葛恪幸得其父诸葛瑾引军相迎,这才安然回归。

    诸葛瑾其人谨慎,与诸葛恪的意兴飞扬不同,他向来是内敛的,低调地。作事情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此次入川,他认为进入的过深了,执意分兵保护后队和粮道。他的想法自然是对的,几次汉军对东吴粮良地突袭都被他破坏,诸葛恪在前线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他的功劳。父子完全不同的性格也得到了完全的互补,保证了东吴在益州深入作战的情况下的节节胜利。

    本来益州作战,是一个连续的战役,诸葛父子攻入益州之后,东吴却一直没有再派援军,好象孙权对中原地好感度远在益州之下。仗打到一半,居然就把诸葛父子放在这里,开始与季汉议和了。诸葛瑾明白是朝中太子孙登的势力失利了。此次大败之后,他更不再对益州有任何奢望,立即整顿军马,挥师向东,行到中途,收到孙权和襄阳太守,右将军潘璋的书信,上面告知。若诸葛父子兵败,军权交由右将军潘璋之手。

    潘璋却是孙虑地人--其实,由于孙虑一直主战,甚得东吴武将之心,除了陆逊、诸葛瑾等聊聊数人之外,大半武将皆是心向孙虑,而孙登为人仁慈善良,不喜征杀。却得到文臣的普遍喜爱,视为英主。

    右将军潘璋是为东吴宿将,字文珪,从孙权以来,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杀而至。吴将不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皆败退。潘璋原在后队,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宋谦、徐盛败兵,败兵皆回头再战。孙权因此壮之,拜为偏将军。夺荆州破关羽之役。潘璋也立下大功,被封为襄阳太守,平北将军。孙权称帝后,拜为右将军。

    潘璋其人粗豪猛恶,禁令肃然,其军士惧之如虎。他好为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作为军人。他喜欢以军市谋利,每当征伐停止的时候。他便立下军市,买卖物资,大量赚钱,这在三国时期也算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此时得知自己父子将归潘璋节制,瑾葛瑾父子不由一声长叹。这或许是一个证明,证明着陛下有可能要放弃太子了,不然的话不会这样干脆地将自己地权力拿回去。

    诸葛恪望天痛哭:“太子,是我无能,是我害了你啊!”

    诸葛瑾一脚把诸葛恪踢倒:“你就这点出息不成?不错,我们是败了,但不是败在季汉手中,不是败在楼船之下,而是败在孙虑的手中。若是我父子攻下巴郡之时,东吴大军长驱直入,如今益州在谁之手还不知道。可是眼下东吴地大军在哪里?在扬州!在徐州!不知朝中那般大臣如何鼓动陛下,居然让他在战略上犯下如此的重大失误,让我们被胜利捆住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