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第2/3页)

后无家可归等死的流民,听说风声后都开始聚集到汉军大营这边。

    李素本着功利主义的想法,是不太愿意在这时候接受这些被叛军洗得一无所有的百姓的。

    因为百姓留在叛军那边,可以消耗叛军的粮食,而被剥得一干二净赶到刘备这边后,就要吃刘备的军粮了。

    另外,去年刘备从张举那儿接收了两万多俘虏、从中扩军五千人,但剩下的也并未遣散,而是暂时作为辅兵和提供后勤运粮的民夫,这些人同样也要吃一段时间的刘备军粮,那压力就更大了。

    “兄不可有妇人之仁呐,如今可是军情关键时刻,这时赈灾,那就是亲痛仇快了,叛军见状,肯定会变本加厉逼害敌占区的百姓,把他们搜刮到一无所有,然后驱赶到我们这边来。到时候不堪设想啊。”

    跟着刘备巡视大营的时候,看着小渝水两岸三三两两的流民自发形成的营地,李素不得不劝谏。

    尽管他也知道这些百姓确实很惨。可是接受这些人,无疑意味着收复辽东的战事会被拖延。要是将来平常年份被拖延,那也就罢了,但今年是汉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年,今年每一天的立功、布局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今年往上多跳一步,说不定抵得上未来群雄割据年代跳三步的幅度。

    后世司马懿平辽东公孙渊,作战百日而结束,刘备要是接受饥民,百日肯定打不完了,会变成更加持久的屯田战。

    可惜,李素再三劝说,刘备的老毛病犯了。

    反复看了灾民惨状后,刘备当着李素和关张、鲁肃、田畴、糜竺,说出了一番乌托邦的大道理: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里好歹也是数万生灵,怎能为速胜而牺牲,若是牺牲这些百姓,我们得到一个空的辽东又有何用?”

    李素:“……”

    他有点理解当阳同败时诸葛亮的郁闷了。

    罢了罢了,这句话终究还是说出来了,弃民速胜论怕是没市场了。

    不过幸好,李素如今面对的局面,可比当阳长坂时诸葛亮的好多了,无非是立功慢一点,浪费一点爬升官位的黄金时间,但赢还是能赢的。

    刘备这人,不肯弃害黎民的毛病,怕是娘胎里带出来的,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兄……仁德,那我们另外从长计议吧。”李素长叹一声,放弃了。

    不过,也就只有李素这种铁石心肠的人那么冷静,旁边其他关张鲁肃,反而觉得刘备做得很对,士气高涨,纷纷盛赞他仁义爱民,令人景仰。

    鲁肃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脑力全开,搜肠刮肚想道:“府君,既然决定接收流民,如今才刚要二月初,还赶得上春耕,不如组织这些百姓在这儿自耕吧?

    我看阳乐、徒河两县,本就人口众多,田地开发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这渝水两岸,更是从辽西至此数百里内,最好的肥沃良田了。要养民也不能白养,就当让糜治书辛苦点,运半年粮食,扛到这些百姓八月秋收,就能成倍反哺了。”

    李素在一旁叹道:“我们怎么可能熬到八月秋收还没平灭张纯?到时候有粮,也不过是回填亏空,对于战事是没有帮助了。只能算是止损之策,免得百姓白白闲着。

    依我之见,可以把最初陆路派来运粮的牛车驮畜,全部就地租给百姓,到秋收时收取百姓相当于四成收成的牛租。牛也不用每户一头,可以给百姓或五六户、或十余人分时租赁。如若还需要官军提供口粮、种子渡过春荒的,所欠口粮秋收后翻倍偿还。”

    他这也是止损的办法,已经有点类似于后来毛玠为曹操想的屯田之策了。

    但李素不想屯田的计策过早泄露,所以稍微做了点优化,只把“租牛”作为定例推广开来,同时租税也降低到四成,免得被天下人瞩目。

    正版的屯田,官府是至少收走一半收成的,但是对民众的组织度也更高,除了给牛还要给农具和种子。

    而刘备军因为去年截获了张举在渤海郡掠夺的所得,剩下的牛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