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 (第3/3页)

对付的。往年汉军旧制,骑枪多在丈八寸到丈二,列阵破骑的步枪长不过丈六。现在敌军骑枪冲刺变强了,我们最好的反制就是把步兵枪阵的枪杆再加长——”

    李素这番话里,涉及一个常识,那就是张飞的“丈八蛇矛”,其实都不是一丈八尺的,那个太长了,根本挥舞不开,速度灵活性不够,那玩意儿实际上是一丈零八寸。吕布的方天画戟也不过是一丈二尺。那实际上也不短了,张飞的武器有两米五,吕布的武器有两米八。

    正是这样的对抗环境,让华夏军中的步兵反骑长枪一贯也没再长长太多。最长的步枪一丈六,也就三米五不到,也已经很罕见了,更多主流的也就刚刚三米出头。

    而更早的西方马其顿方阵,希腊长枪兵就动辄四米四米五,可见东方的骑枪对抗烈度没那么高,所以没有“军备竞赛互相升级”。

    学华夏的日本人,直到中国进入宋末明初的时候,也就只有“两间枪”到“两间半”,日本人一“间”是一米六左右,所以两间也就三米二枪杆,两间半四米。

    以至于光荣游戏《信长野望》里面,对于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发明“三间枪”(四米八)、信长继承并进一步加长到“三间半”(五米六),还大书特书为一个大名的特色科技,号称让长枪足轻战斗力暴涨。

    关羽当然也知道“敌人骑兵骑枪冲刺威力更强、因为马镫也能换用跟步兵一样长的丈六尺长枪”时,步兵应该更加“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那样才能在被骑枪刺死之前先下手为强。

    但枪杆越长越重,要是不加粗太多的话,还容易折断。目前的金属枪头也不太适合更长太多的枪杆,一旦受力扭矩变大,枪头本身也很容易变形。(当然关羽不懂什么力矩分析,他只是根据战斗经验常识这么认为)

    “枪杆陡然加长,太容易断了吧?枪头也不合适。”关羽不无忧虑地说。

    李素拿出一个他去年回益州时跟将作左校张裔鼓捣出来的四棱锥枪头,得意地想请关羽观摩,但想了想似乎马超更懂长枪,临时手一转递给马超。

    马超果然识货,眼神一亮就注意到了其价值:“此枪头四棱开刃、锥尖锋利无比,若是用来破甲,怕是极为犀利,而且坚韧异常,完全不担心变形或者折断,哪怕及远力衰,也能轻易扎伤着皮甲之敌。四棱凹陷放血、防止枪头被皮肉筋骨粘滞,入肉后继续深刺的阻力也更小。

    只是可惜挥舞切割的伤害更低了,也不能靠舞抖枪花杀敌——不过对于武艺不强的普通士卒来说,本来也不指望他们抖得好枪花,刺杀就是了。我就不用了。”

    对于武艺高强的用枪骑兵武将而言,不需要这方面的改良,他们更看重武器的灵活多用性,他们的武艺能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棱锥抢是给有纪律无枪法的小白用的。

    马超说完这些后,关羽也陡然回过味来,一拍大腿:“妙哉!既然这个枪头比旧枪更能轻易穿刺、还不怕折断变形,再配上可以更换的木杆,那就彻底不怕损耗了——伯雅你肯定是指望用那些削木棍的机器,到时候坏了多少枪杆就沿途砍树粗制滥造,把完好的精钢枪头换到新木柄上,把枪杆也当成消耗品。”

    李素见关羽已经看穿揭开谜底,他也没什么好卖关子了,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咱把枪杆再加长五尺,甚至更多一些,也无所谓。

    最后,我还让张裔改良了一些伐木的锯子,便于把树木从沿着树干纵轴的方向剖开锯开,免得树木沿着纹路乱裂浪费材料,还降低加工成品率。当然这些都不值一提了,改善并不很大。”

    包括诸葛弩的箭矢,他目前在益州打造好运过来的铁箭头,也都是尾部有点凹陷空心的,如果有必要,到时候能够把钢箭头套在削尖的木箭头外面,重复利用,只在最激烈的战役中动用这些高杀伤力储备箭。打完一场战役后可以搜集没有损坏的铁箭头换新箭杆。

    一旁的马超,则是全程被李素的新枪头新枪杆所吸引,急着去试试手——李素这次带来的主要是机器和机器图纸,但也有一些已经加工好的超长枪枪杆样品,所以马超可以直接上手试。

    他先拿了根还算保守的两丈长枪杆,挥舞刺杀了一下,李素都看得啧啧称奇——马超居然能单手拎着两丈长枪杆的尾端,然后狠辣地往前平推刺出,中平一枪,始终扎在一条高度水平线上,枪体的重心似乎都没有上下摇摆。

    “厉害啊,不愧是马超的枪法,这力量也是够稳健狠辣的了。”李素暗暗称奇,他是见过赵云枪法的,相比之下,赵云的武艺当然不比马超差,但赵云以轻灵缜密见长,马超更多的是狠辣果决。

    李素就这么呆呆地欣赏了一会儿,直到马超试到一根两丈四的枪杆时,才单手平刺出现了不稳、上下摇摆,但马超换了双手握枪后,很快又稳住了。

    “两丈四的我单手提枪尾都刺不稳,普通士卒双手肯定也不稳了。我看就做两丈到两丈四之间,让军中长枪手多试试。”马超拍拍手,下了结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