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50.输籍法,隋文帝的有一项世界级政策。(4400字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50.输籍法,隋文帝的有一项世界级政策。(4400字求订阅) (第2/3页)

?”

    “我还以为是杨广的呢?”

    “看来老杨家的人没有一个孬种啊。”

    “这一个比一个头铁。”

    “都说杨广步子迈得大,我看隋文帝迈的步子更大,竟然还想用富人去补贴穷人,这种创意简直太牛了!”

    ……………………

    此刻就连汉武帝也对隋文帝杨坚无比佩服。

    虽远必诛(千古圣君):

    “在古代,富人依靠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特权,他们是想方设法的逃税漏税。”

    “你让他们跟穷人交一样的税率,那都能被他们骂成孙子,说你不善待读书人。”

    “很多王朝,读书人怕是直接免税。”

    “可隋文帝非常不给优惠,竟然还让他们多交税,这简直跟挖了他们的祖坟一样啊!”

    “我现在相信了,陈通说的对,比起杨坚来,杨广的步子都迈得小了。”

    “这两代君王,那真是在跟门阀死磕呀!”

    ……………………

    而此刻,皇帝们心中有了一个荒谬的错觉,隋朝不二世而亡,那真对不起他们干的事。

    总是在说杨广要弄死门阀,步子迈的大了,扯着蛋了。

    可这隋文帝的步子一点都没小,他在位的时候,这也是在跟门阀对着干。

    在隋朝的时候,那不是门阀死,就是隋朝亡,这根本没有第2条路可以选。

    现在他们才明白: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进到群里,得知了杨广把自己的江山给丢了以后,反而如此的淡定。

    这根本就是隋文帝意料之中的事!

    但如果杨广为了保住江山,选择跟门阀妥协,甚至废除了隋文帝时期的政策,那估计隋文帝就得跟杨广翻脸了。

    这个时候他们才有点懂得这对父子的关系。

    这就是两个绝代狠人呀!

    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我突然好像明白了,真正的隋朝为什么能在历史上如此籍籍无名。”

    “那就是后世的儒家想把这个辉煌的朝代完全抹杀,因为他触动了所有权贵阶层的利益。”

    “我只想说一句,隋文帝牛逼!”

    ……………………

    此刻就连不太说话的秦始皇也赞叹不已。

    大秦真龙:

    “之前陈通说隋文帝在秦始皇的制度上进行了全面改革,把战时的制度变成了和平时期的制度。”

    “我还觉得夸大了。”

    “可现在我觉得这非常贴切。”

    “隋文帝敢于使用阶梯税率,就冲这一点,那整个世界因此而受益的万千黎民,就应该记住这位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尤其是我们炎黄的子民。”

    “就连外国人享受了人家的制度优惠后,那也铭记着人家对于历史的贡献,我们怎么可能会去忘记这么一个伟大的皇帝呢?”

    “可笑的是,炎黄有多人,甚至都不清楚隋文帝是谁!”

    在这一刻,秦始皇都为隋文帝杨坚感到不值。

    他秦始皇虽然被说成了暴君,但他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那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秦始皇之名,是个炎黄人都知道。

    不,应该是,只要是个人,应该都听过。

    可隋文帝杨坚呢?

    那基本上就成了一个透明人。

    透明到了什么程度?

    那基本上跟李渊就是一个待遇。

    而这位历史上的君王,那才对整个历史作出了最为卓越的贡献。

    ……………………

    这一刻,崇祯心里都愧疚无比,别说是陈通那个时代的人了,就是他对隋文帝杨坚的事迹都很陌生。

    因为历史上在不断削弱隋文帝杨坚的影响。

    自挂东南枝:

    “难怪陈通总是说历史上被黑的惨的人,那就反而有大贡献。”

    “而历史上很多籍籍无名的人,反而最有可能是大有作为的人。”

    “比如李渊,比如隋文帝杨坚。”

    ……………………

    杨广此刻攥了攥拳头,他心中无比激动。

    这才是我的父亲,这才是那个给炎黄开创了制度改革狂潮的千古一帝!

    而我杨广,正是踩着我父亲的肩膀,继续他的改革进程。

    我们两代父子,那绝对无愧于炎黄!

    ………………

    李世民此刻异常难受,这把隋文帝杨坚抬的也太高了吧!

    最关键的是,这可是秦始皇亲自承认的。

    而最让李世民难受的是,陈通用来对比的对象,那根本就不是他千古一帝李世民。

    人家在说隋文帝杨坚的功业时,各项制度的对比,那都是秦始皇。

    这让他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他心里总有一个疑问,隋文帝真是这么猛吗?

    可是唐朝的那些人谁提过隋文帝呢?

    …………………………

    大良皇帝朱温此刻异常烦躁,他现在的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