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3页)
而是在疾风烈日中生长的,西北高山严酷的气候,锻炼了它们的枝叶同杆一样的坚韧品格。高山稀土,它们植根于岩缝之中;高山缺水,炼就了它们特别耐得干旱的品质。烈日曝晒,它们在强光里摇曳如舞蹈;阴风怒号,它们在狂飙中呼啸歌唱。夏日阳光晒裂它们坚硬的种壳,冬季狂风把种籽撒向更险峻的崖隙。来年一遇春雨,便要发芽生根,长出新的一株。播撒新绿,回报人间,索取极少而付出极多,这就是华山松的品格。其实华山松不光是能在岩壁上生长,在庭院、原野照样根深叶茂,雍容大度。只是遇到艰苦的环境,它们独有的吃苦耐旱的品质方才体现出来。
我赞美华山松,因为它更像是在西北广褒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呕心沥血,浴血奋战,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落脚点与出发点”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一位。
忽培元
2001年6月27日
序曲
■题记
一个由来已久的宿愿,终于成行。是朝圣之旅,精神的放牧,对于笔者,更是灵魂救赎与洗礼。
没有专门的采访,甚至不曾故意的提出任何一个问题,只是随时记下她老人家,一位抗日战争中入党,之后千辛万苦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以后在绥德认识习仲勋,又成为终生伴侣的齐心老人的此次旅程。她此刻牵着女儿桥桥的手,沿着习老的革命征途寻访昨天的故事。笔者有幸陪同,听着她老人家一路亲切的言词及各自的亲身感想,记录下所闻所见,既不同于报告也不是刻意写出的散文,夹叙夹议、秉笔实录,姑且称之为“散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我所敬仰的每一位革命前辈。
1999年6月17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西安,首次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他那斩钉截铁的话语,像嘹亮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激荡起整整一个民族魂魄的震颤,焕发出每一位不甘贫弱的中国人的精神活力。年逾古稀的齐心老人听到了这个声音,心情难以平静。渴望回到陕甘的夙愿,突然变得格外强烈:回陕甘看看,沿着仲勋当年战斗的足迹……
作为一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她深深懂得,我们党“西部开发”的历史,实际上应当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她深知,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不是用犁铧开垦,而是用大刀长矛土炮钢枪开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浇灌。昔日黑暗的统治,无情的白色恐怖,远甚于贫瘠与落后。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就在这时,革命的星火开始在黑暗中闪烁。为了拯救和开发这片苦难而沉寂的土地,魏野畴、李子洲、白明善、刘志丹、谢子长等无数先烈舍生忘死,艰苦卓绝,前仆后继……
2000年6月7日,亦即江泽民总书记号召“西部大开发”周年纪念将至的时候,齐心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