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章 (第2/3页)

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林祖涵也就是林伯渠,当时任陕甘宁边区主席。你们都看见了,毛主席的祭文写得真好,对统一战线充满了诚意,对团结抗敌充满了信心。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宣言的前奏。不久之后,就爆发了‘七七事变’,随即八路军向全国发布了抗日宣言……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为了接收西安,习仲勋率领西北局的同志们冒着尚未停息的战火硝烟,先期出发。一个月之后,我抱着刚满百天的桥桥,搭乘一辆大卡车去西安,石子公路,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得很厉害,加上孩子病了又顶着烈日……”

    “司马迁《史记》说,‘皇帝者,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齐老面对讲解员的解说,听得十分认真。革命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毛泽东的《祭文》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民族自强不息、英勇抗战的心声。

    “黄帝崩,葬桥山。”看来,黄陵的历史是有史书记载的,并非是后人杜撰。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源泉所在,号称人文初祖。

    此刻,齐老一行就来到了这举世瞩目的桥山脚下。来到这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黄帝,这位神灵能言,敦敏聪明的上古先贤,是我中华民族公认的“五帝”之首。《史记》云“黄帝生昌意,昌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他老人家就安卧在这绵绵桥山的青山翠柏之中。也有传说是“衣冠之塚”。说黄帝临终骑龙将要升天,天下臣民感于他的无量功德,纷纷跪地扯衣拽靴,结果,一座土塚之下,只有衣冠而并无龙体。显然,这传说是与《史记》中的记载不同。当然还是文字记载更为可靠。无论如何,人们在这圣土之中,播下了中华人文始祖的文运根脉。作为黄帝子孙,五千年之后,站在这样的一座承载着民族根基的大山之下,怎么能不心潮澎湃呢。

    “抗战期间,毛主席在延安亲笔写了《祭文》,清明派林老专程来黄陵代表我们党同国民党一道寻根祭祖,争取共同抗日,成为了载入史册的历史佳话。也是今天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事实。同根同祖,当年可以团结御敌,今天也一定可以通过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毛主席此话,今天读来,也是毫不过时呀。”

    齐老兴奋地说着,坚持下车同大家一同步行,拾级而上。一路看到那些生长茂盛的古老柏树,便又触景生情想到了陕甘边的南梁。听习老讲,南梁山区,也有许多的四季常青的柏树。

    是的,笔者到过南梁,在那陕甘边境的群山之中,在花池、环县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不知为什么,也生长着许多四季常青的柏树。这种寿命长而木质坚硬的奇树,它们专拣常人难以涉足的地方生长,再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