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3/3页)
习仲勋担任苏维埃主席,刘志丹担任军委主席。从照金到南梁,这一时期无疑是习仲勋革命生涯中最艰苦、最重要也是最难忘的。青年习仲勋在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中,在激烈的战斗和白色恐怖下,反复经受着锻炼和考验。如果说,他在家乡学校接受进步思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组织开展进步学生运动,还仅仅是一个勇敢而不无鲁莽的立志献身报国的热血青年,是一块成色不错的生铁,那么,这一时期的习仲勋,经过千锤百炼,成为了一块打不烂拉不断的特殊的合金钢——西北革命的中坚、栋梁。这一时期,他在人们心目中,是成熟精干的革命者,更是地方政权建设的领导人。他积极热情,沉稳老练,有空就到群众中去,很能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人民群众中最安全”,当时形成的这一感受,成为他恪守一生的信条。也是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秘密武器。善于联系群众,很会做群众工作,这也是刘志丹最看重青年习仲勋的原因。在刘志丹看来,军事工作是鱼,地方政权建设是水。鱼是一会儿也不能离开水的。因此,他器重习仲勋,大小事情都同他商量,对习仲勋工作的支持也是周全到位。在南梁的时候,一天早晨,志丹作为军委主席正在操练部队,见习仲勋路过,他就立即把队伍集合起来,请习主席讲话。目的在于提高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习仲勋讲的很精彩得体,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刘志丹的全力支持下,习仲勋工作热情很高,创新意识很强,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甚至还发行了边区货币,建立了集市贸易,使得南梁苏区搞得轰轰烈烈,成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以后陕甘宁边区的核心和雏形。
■丰碑依旧在民心
眼下,齐心老人坚持要去的甘泉县下寺湾义子沟,就是当年陕甘边苏区迎接党中央、毛主席到达陕北前的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习仲勋当年住过的窑洞尚在,房东一家人仍然住在其中。
夕阳的余辉里,汽车一直沿着洛河川向西前行,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车子终于涉过无桥的河流,停在了义子沟村村口。偏远平静的小山村,突然来了尊贵的稀客,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拥上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知道了,车上下来的这位戴着草帽、衣着朴素的老大姐,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当年那位“苏维埃习主席”的夫人。她如今是代表习主席回来看望大家来了。欢迎的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在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面前,齐心老人心情万分激动。她和几位白发老太太相互搀扶着步履急切地向习仲勋当年住过的窑洞走去。
古老的窑洞,像一位百岁老者,仍然顽强地屹立在那有一棵老槐树的院子里。这棵老槐树,习老时常忆起,说是当年经常在树荫下开会,还给机关干部做过报告,给老乡们教过文化。如今又过了大半个世纪,槐树依然根深叶茂地生长在这里,槐花的余香、槐叶的清凉仍然弥漫在树下。窑洞和槐树,这是历史的见证,记载着当年的风雨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