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2/3页)
国民党军队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就是由于自命不凡,自高自大,自贪自腐,而从根本上脱离了民众的大海与民主的大森林,结果即变成了一条干涸的死鱼,一只无处歇栖被人民甩弃的独鸟,最终只能带着遍体鳞伤逃遁到一座独岛上苟且偷安、苟延残喘了。
正是这一刻,在留下了先辈足迹的这一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一边听着齐心老人的讲述,一边体会着当年闹红的情形。脑子里就想到了毛主席一直强调,并担心的一个问题,即“密切联系实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马文瑞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把革命闹成功,靠得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一句话,闹革命最重要的本事,就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有一件事,是习仲勋终生难忘的。在前往志丹县的路上,齐心老人讲述了这个故事:
在南梁苏区的时候,一次,刘志丹在操场上正给军事干部学校学员讲话,看见习仲勋来了,他突然喊了一声“立正”,并向他敬了一个军礼,习仲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事后刘志丹对他说:“我们共产党拥护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如果我们不敬重自己的政府领导,老百姓也就不在乎了。”由于刘志丹的全力感召,以及习仲勋自己加倍努力地工作,陕甘边区苏维埃主席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却备受大家的拥护,连许多比他年长的同志,也都很尊敬他。刘志丹谦虚无私的言行也为习仲勋树立了榜样。他时常告诫自己,大家尊敬你,你就更要虚心,更要真诚尊敬大家。他经常向年长的同志请教,要求大家多批评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军政军民关系搞得十分融洽。刘志丹就鼓励他说:“你做得好,有你这样的作风,咱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那时候,革命政权刚刚建立,就把廉政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志丹同志说:“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认为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穷要有骨气,要讲贞操,挨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当时的法纪定得很严厉,贪污10块大洋就要枪毙。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无疑是深刻的启示。
■风雨沧桑志丹陵
6月14日,阴雨。
刘志丹烈士的陵园,坐落在志丹县城中的一座小山包上。炮楼山与瓦窑山之间,面南坐北的一片缓坡台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红崖之下松柏桃杏成荫,清澈的周河于陵前缓缓流过,依山傍水,避风向阳,一看就是块风水宝地。刘志丹牺牲后,遗体由山西运回陕北,一直封存于瓦窑堡一个石崖中,准备厚葬。但由于战事颇繁,未能实施。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和1936年6月已改名为志丹县的县政府为了永久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在他的家乡县城中建了这座规模并不大,但却十分精致的陵园。
1943年5月6日,陵园落成,志丹同志遗体由瓦窑堡移葬于此。此刻,齐心同志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冒着濛濛细雨,拜谒志丹陵。这里是全国爱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