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2章 (第1/3页)
’有的说:‘这是他亲自挖的套窑。’还有一位老人说:‘我过去称他老哥。’这充分反映了老区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怀念之情。”
考察活动结束后,在西安人民大厦那间客房的小客厅中,齐心老人又心情激动地谈着自己的感受,仿佛仍然处在那些动人的情景之中,不时地停顿下来,情不自禁地陷入新的回忆。她所捕捉到的一些动人而极富表现力的细节,生动得令人吃惊。请听一听她的一段精彩的叙述:“在甘肃环县,欢迎的人群中有人高兴地说,‘回来了’!我握着她们的手说,‘你们这里对革命贡献很大啊’,他们说,‘对着哩’。我问,‘你们生活怎么样?’,他们说,‘好着哩’。老区人民的三句话,仅仅只有九个字,简洁明了,质朴无华,却是肺腑之言,一下子把我们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巨大的温暖和无比的力量。”
笔者有幸亲眼见到了在习老的家乡陕西富平县淡村,当得知齐心一行要来,群众冒雨夹道,欢迎之热烈达到了高潮。这是习仲勋同志投身革命的起点,故乡的人民以他对革命的贡献引为自豪。风雨中,小学生打出“习爷爷我们想念你”的横幅标语。可见他的革命精神和战斗业绩是多么深入人心。一路陪同活动的陕西省委常委栗战书同志谈及习老对家乡人民的影响,概括了两句话:“高风传乡里,亮节照后人”,这是很确切的。当晚返回县城,县里的同志举行了一个小型文艺晚会。县委书记代表全县人民致词欢迎。上世纪50年代被习仲勋点名进京演出的阿宮腔剧团新老演员,演出了习仲勋爱看的家乡折子戏。演出大厅的周围悬挂着当年习副总理接见演员时的照片。几位老演员指着照片回忆当年演出和受接见的情形,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他们得知习老身体仍然健康,并且希望能回老区和家乡看看,大家都非常高兴。齐心同志在即兴致词中代表仲勋同志感谢了大家的深情厚谊。就这样,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真诚而又难以忘怀的夜晚。
1930年春季,即民国十九年,刚刚经历过大饥荒的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仍然还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年仅17岁,已经坐过国民党监狱的习仲勋的心头布满了乌云。一连失去父亲、母亲和叔母三位亲人,再加上敌人白色恐怖的降临,但是这一切更坚定了他要投身革命的决心。正月初八日,是他告别故乡,走上漫漫征途的日子,这一天,坚强的少年流了眼泪。那是他回望故乡的那一刻。这一去不是闹学潮,而是搞武装斗争,搞兵运工作。将要到数百里以外的一支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他知道大革命失败后,党在陕西地区组织的清涧暴动、谓华起义,旬邑起义等一系列农民斗争,相继都失败了,许多同志牺牲了,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势力大肆反攻倒算,进一步加强了反动统治,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习仲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身一人离乡背井,投身革命的。他对于故乡的深情,却深深地埋在心中,以致到了晚年,他听到家乡的秦腔,特别是阿宫腔还会深深地陶醉其中。他甚至想着即使过世,也要把骨灰埋到故乡的土地上。因为那里埋着他的父母和骨肉乡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