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2/3页)
都是有害无益的,甚至属于犯罪。
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奋发图强和励精图治的勇气和能力,既要听其宣言,更要看其行动。在这一点上,历史更是铁面无情的判断者。当我们或我们的前人,在“人生正道”上走过了一段路程,经历了一些艰辛与坎坷之后,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驻足下来,回顾一下来路,看一看我们的脚步是否正直,路线是否正确,该是多么的必要,多么的重要啊。我们可以想像,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如果没有遵义会议,没有延安整风,没有党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没有党的八大和1962年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会议),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没有这些重要历史关头和前进道路的转折点上的重大历史举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航船还能拨开迷雾、绕过暗礁险滩破浪前进吗?这是历史给人的启示,更是历史前进的选择。我们应当怀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怀念张闻天、王稼祥,怀念任弼时,刘少奇,怀念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怀念许许多多在这些重要的历史关头起到过种种作用的人们。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宏大的光荣和悲壮的人群,是同历史本身一样复杂而又丰富的。没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成其为历史。由此可见,历史本身远远地不仅仅只是一面镜子,也远远地不仅仅是被动地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过一些什么人物,而是暗示着我们许许多多前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真理和常识,深刻地教诲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因此,阅读和研究历史的毅力与成果,也最能见出一个人的能耐、水平和远见卓识。毛泽东一生都在阅读和研究历史。中国的、世界的,古代的、现代的,政治的、军事的,哲学的、文学的,有字句的和无字句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可谓洞察中西,博览古今,堪称中华读史第一伟人。他阅读历史总是带着现实的疑问,是在浩若烟海的历史中寻觅前进的路标,而绝不是一味地崇古、仿古、复古、沉溺于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的读史原则。他一生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些原则,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读史不止。历史正是通过毛泽东的大脑,把种种的动力和营养传达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读史者,那么邓小平则是一位罕见的“简约史家”。鲁迅先生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读来读去,读成了一句话或几个字:“看来看去只是两个字‘吃人’”;而邓小平则把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的国际共运,特别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精辟地归纳、概括为八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于是以这八个字为原则,提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的读史原则。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