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2/3页)
太师、太傅、司徒、司空等,但均非实职,是象征性的荣誉称号,二品官仅一个实职:中书令,俗称宰相,现任者即是邵秉烈。大理寺卿与六部尚书一样是正三品实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这日,皇帝宣内阁并吏部尚书入宫,商量新任大理寺卿人选。
来之前,邵秉烈已有腹稿,由窦章将之前拟定的人选读出,申鼐照例一言不发,俞凤臣附议其中一二。
弘德帝道,“朕有一人选,请各位爱卿参详。”一顿,吐出两个字,“裴义。”
这名字一出,着实有点陌生。邵秉烈眼波微动,窦章不愧是吏部尚书,同时想到了,“皇上是说现任史馆判事裴义?可是,他只有从三品……”
“裴义是老臣,侍奉过太祖皇帝,立过大功。”皇帝的目光温和地略过众人,“太祖爷身边的人,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朕每每想到他们,总有些愧疚。”太宗皇帝燕承即位后,太祖的旧部大都凋零,这其间多是太宗手笔。
“裴义久居史馆,掌管刑狱是否合适?”俞凤臣轻轻质疑,同时看向邵秉烈,后者一贯严肃着脸,沟纹掩藏下的眼睛看不出端倪。
皇帝不语,邵秉烈缓缓开口道,“裴义曾任广西太守,善于断案,治下清明,又曾任侍御史,纠劾百官。”俞凤臣这才模糊的想起,似乎在若干年前,吏部下察百官时对裴义有“百姓呼之以青天”的考语。邵秉烈既然出声,他遂不再说话。
“邵公好记心!”皇帝赞。
裴义,裴义,邵秉烈觑了觑眼,脑海中一个青衫而立、刚毅瘦削的身影一闪而过。裴义比邵秉烈年长,裴义出于并州南,邵秉烈出于并州北部,邵秉烈自幼便闻裴义才名,后裴义先投奔太祖燕撰,邵秉烈成名后亦归属雁翎军治下。太祖曾赞裴义:“河曲之明珠,并州之宝。”曾几何时,裴义曾是年轻的邵秉烈奋斗的方向,努力超越的对象,后来裴义因直言劝谏获罪,屡遭贬谪,邵秉烈却青云直上位极人臣。
邵秉烈微睁开眼,裴义远庙堂中心远矣,他已经快七十岁了……
这时候皇帝问,“邵公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他缓缓着说,“裴义善于谋段,公正不阿,正可当此职。”
弘德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
几天后,由弘德帝亲自在朝会上宣布史馆判事裴义就任大理寺卿,众人虽有些意外,但此时都还未能明白大理寺卿换人的真正含义,以及背后皇帝和前吏部尚书许安国的谋划。要到若干年后回过来看才发现,原来邵党的式微,转折点就在这里。
#
有什么东西在自己的双峰上叮咬,像是蜂蛰一样,然后那柔软处被使力地揉搓着,再骤然放开,带来一阵沉痛的晃荡。抚摩过全身的手,带来的感觉,像不停地被人刷上黏重的油漆,又像是枯木被不停地擦下干涩的皮。不甘、羞耻、厌恶,交织流窜的心绪像火一样在血液里烧,就要喷薄着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