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2/3页)
们谈论得越起劲,自己的作品就越值钱。
说的比需要的少,你就创造了价值与权力的表相。同时,你说得越少,说蠢话或危险话的风险就越小。1825年,新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成为俄国皇帝,随即爆发了自由党人领导的革命,他们要求俄国进行现代化,工业和建设赶上其他欧洲国家的步伐。尼古拉一世残酷地镇压了革命(十二月党人起义),判处其中一位领袖康拉提?里列耶夫(Kondraty Ryleyev)死刑。行刑的那一天,里列耶夫站在绞刑台上,脖子上套上了绞索。当绞刑台地板上的活门打开时,里列耶夫悬空摆荡了一会儿,但绞绳突然断裂,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在当时,发生这样的事情被认为是天意和上帝的旨意,要被处死的这个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摔得到处是伤和浑身尘土的里列耶夫站了起来,在确信脑袋保住后,他朝人群大声喊道:“你们看,在俄国他们什么事都不会做,甚至连绳子都做不好!”
绞刑失败的消息立刻传到了冬宫,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尼古拉一世虽然十分懊恼,但他还是签署了赦免令。不过他问了一句:“这一奇迹发生时,里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陛下,”报信的人回答,“他说在俄国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制造绳索。”
“这样的话,”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正好相反。”于是他撕碎了赦免令。第二天里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而这一次绞绳没有断裂。
请记住这个教训:话一旦说出了口,就无法再收回。一定要控制你的语言,特别是那些讥讽的语言。你从尖刻的话语中得到的瞬间的满足,远远不及你付出的代价。
意象:德尔菲神谕
来访者请求神谕的时候,女祭司会说出几句似乎十分有意义而且很重要的难解的话。没有人会违背神谕,因为它们有生杀大权。
权威论断:
绝对不要在下属说话之前先开口。我沉默越久,他人便开口越快,只要他们一开口,我就能洞察他们真正的意图……如果君王不保持神秘,大臣们就会伺机得寸进尺。
——韩非子
逆 转
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不明智的。沉默有可能引起别人——特别是你的上司的怀疑甚至不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可能会招致你始料不及的误解。因此沉默或寡言不语应该在适当的场合谨慎为之。有时候偶尔仿效一下宫廷里的弄臣小丑是较为明智的。他虽然装扮成傻子,可在内心中他可比国王聪明多了。他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地取悦众人,但没有人怀疑他实际上一点也不傻。
另外,话语有时同样可以当成烟幕,掩盖你真正的企图。在你的听众耳边喋喋不休地说话,可以使他们心神不定,好像被人催眠一样。实际上你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会怀疑你。啰嗦唠叨的人往往不会被认为是狡诈和精明的,反而容易被当成软弱和单纯的人。这是与有权势的人常用的沉默策略反其道而行之的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