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3/3页)
白福不敢耽误,连忙去办。暗卫的效率自是一等一的,待帝王车架行至山脚,入了城门,关夫人所作的《祭弟妹书》在燕京城里已是人手一份。每走一段路便会遇见几个眼眶通红的文人手拿稿纸诵读,还有妇人跟随在他们身后仔细聆听,继而搂着自己的孩子哭得肝肠寸断。
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被这篇文章渲染到极致,现在再谈起赵府,谈起阮氏,人们只会盛赞她英勇,绝口不提什么妖妇、鬼怪。就连那些思想酸腐的老儒生,也在拜读祭文后幡然悔悟,为其焚烧香烛以示哀悼。
人言可畏,人言也可敬,只需正确引导,便能发挥出无以伦比的力量。难怪中原人有这么一种说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广开言路这一点,确实做对了。
圣元帝命车架缓行,一路走一路看。曾经满是游侠儿晃荡的街头,如今已整肃一新,繁荣初现,过往百姓脸上多洋溢着笑容,穿戴虽朴实,却很干净;有孩童在路边玩耍,嘻嘻哈哈打闹而过,模样那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这一幕幕,一景景,令圣元帝感慨良多,亦无比满足,直至入了宫门,还觉得意犹未尽。
“若夫人能陪朕一块儿饱览风景,勘察民情,那该多好?见到如此繁华景象,夫人定然很高兴,也就不会嫌弃朕愚蠢了。”他走入未央宫,一面换上龙袍一面惋惜不已地感叹。
白福不敢随意插话,只能干巴巴地赔笑,而后跟随陛下前往长乐宫。那是太后的居所,自从登基后,皇上便再也未曾踏足,虽碍于儒学对孝道的看重,母子俩还维持着平和的假象,但深宫中人谁不知晓,太后对皇上恨入骨髓,皇上对太后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怎么来了?”太后身边环绕着许多幼童,皆为大皇子、三皇子、六皇子的遗孤。至于三位皇子是如何死的,还得问问圣元帝腰间的佩刀。他们皆为太后骨血,原本最有希望得登大宝,结果却让这罗刹恶鬼一刀斩了,心中怨恨之深可想而知。
她将老六的幼子抱进怀里轻轻拍抚,斥道,“来之前先让人通禀一声,莫吓着孩子。你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自己不清楚吗?”
“通禀?这魏国的天下是朕打下的,宫殿是朕占领的,龙椅是朕坐着的,你们都是朕的附庸,只能靠朕施舍活命,朕来来去去,何须向你通禀?若非朕选择了儒学治国,不得不遵守汉人所谓的‘孝道’,而你又是朕名义上的母亲,你以为你还能活到现在?问别人是什么东西之前,先垂头看看自己吧!”圣元帝不紧不慢地踏入内殿。
太后惊怒之下隐隐觉得不妙。当关氏剖腹取子的消息传入宫中,她便开始寝食难安,唯恐圣元帝发现些什么。那幅画是她掌控对方,乃至于杀死对方的唯一利器,若是被戳穿了,看破了,她的处境将变得十分艰险,而诸位皇孙更没有活命的可能。
孝不孝顺都是别人说的,身为皇帝,又牢牢把控着整座禁宫,他想做些漂亮的表面功夫并不难;相应的,要暗中除掉她也是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