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 (第2/3页)
的刊物退稿。
原本就自命不凡的他,难免因此愤愤不平。
后来得到宗白华赏识,才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发表园地。
当宗百华离开《学灯》后,《学灯》的主编换成了李时岑,李时岑和郭沫偌没有特殊的关系,对他的作品自然不会给予特殊对待。
“李君对我每每加以冷遇。”郭沫偌如此说道。
这里的李君便是李时岑。
从1921年4月份开始,郭沫偌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休学半年,往返于日本和上海之间,和上海泰东图书局接洽承印文学刊物事宜。
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商定先出丛书。
将郭沫偌、郁达浮等在《学灯》上发表过的作品和未及发表的作品,编为诗集《女神》、小说集《沉沦》等,定名为《创造社丛书》,交泰东图书局出版。
《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就是《女神》。
这是创造社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郭沫偌对自己的诗集很有信心。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女神》横空出世,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一些诗坛前辈也对其赞誉有加,这让郭沫偌信心大涨。
然而,他发现在众多评论中,总是把他和一个叫做林子轩的诗人进行比较。
甚至有人认为林子轩是新诗的奠基人。
他大部分时间在日本,对于国内文坛的现状了解不多,而林子轩也是刚刚才声名鹊起。
郭沫偌把林子轩的诗作找来看了看,心中大为不服。
林子轩至今为止只发表了十六首新诗,大多是爱情诗和哲理诗,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赞誉,想必是鲁讯和周作仁在背后力捧。
这让他更为恼火,他早已不是文坛新人,不过和周氏兄弟在文坛的地位相比还大有不如。
郭沫偌自然不愿意忍气吞声,在这场新诗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这可是创造社的第一场战斗。
在新诗的领域,目前有三个人被屡屡提及,胡拾、林子轩和他郭沫偌。
胡拾在文坛的资历比较老,不好对付,《尝试集》的确开启了新诗的先河,这个争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