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两种不同的道路 (第2/3页)
挂甲屯做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大洋。
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碰上年成不好的时候还得欠债。
学校这样的收费标准和老百姓的收入对比,别说是一般的人家,就是小业主的家庭也很难负担得起,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免费的师范类院校就读。
林子轩的到来得到了复旦大学的欢迎,他毕竟是享誉国内外的小说名家。
文学系主任亲自来迎接,随后林子轩还和复旦大学的校长李登绘见了一面,闲聊了一番。
这位校长原籍福建同安,出生于印尼爪哇岛,是印尼第七代华裔,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和林子轩谈起在美国的往事,很是高兴。
看着谈笑风生的林子轩,一旁的文学系主任心里颇为苦恼,他本来想让林子轩讲一讲新文学的,这也是青年学生喜欢听的内容。
林子轩被称为新文学的三杰,新诗写的极好,在学生中有极大的影响力。
然而,林子轩给他的课表竟然是讲《红楼梦》。
你这不是新文学,而是复古好不好,就算不讲新文学,谈谈文学创作的技巧也是好的。
不过林子轩非常坚持,这位系主任也没有办法,客座教授不是本校的老师,讲什么内容是林子轩的自由。
他在学校里给林子轩做了宣传,鼓励大家都去听课。
否则没有学生听课,林子轩面子上过不去,如果是讲新文学,系主任相信学生会挤满教室,至于《红楼梦》……
好像国内还没有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专门讲过《红楼梦》,大家都是私下里研究,讲课的时候会提到,却不会单独开出一门课来讲。
这个林子轩实在是不走寻常路啊!
下午一点半,林子轩来到了教室,他朝下面一看,清一色的男生。
复旦大学从1927年才开始招收女学生,他是没有机会享受女同学崇拜的目光了。
教室里来的学生不少,粗略看下来有六七十人,算是很给面子了,系主任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介绍林子轩。
所谓介绍,自然是一阵吹捧,说了林子轩的主要成就。
教室里的学生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