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 (第2/3页)
学生们在模仿,也就是说这本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怀着好奇,学校的老师把找来看了看,老师比学生们更明白。这本写出了青少年的迷茫和躁动,愤怒和焦虑。
它写出了青少年的心声。
出版社的感觉更诡异,原本不被刚出版的时候销量也不好,也就一万册的样子,别说畅销书,连普通书籍的销量都没有。
可两个月后,这本莫名其妙的火了,各地的书商都来催货。
出版社只好重印,五万册发出去。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没办法,继续加印吧。
他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者大多是青少年,也有大学生,已经在中学里形成了一股潮流。
这些学生在寒假里看到这本,然后就是模仿和传播,书籍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按照美国青少年的数量估算,这本的销量可能会破百万。
对于这种意外的情况,出版社自然喜出望外。这可都是美元,他们在报纸上加大了宣传力度,主攻学校的学生,称这是一本青少年不容错过的。
不用出版社宣传。一些记者和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这种反常。
当初,《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以《乱世佳人》作者新作的噱头进行营销的,不得不说,这种营销方式起到了反作用。
很多读者都以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和《乱世佳人》一样历史题材的通俗。
对这类题材没兴趣的读者自然不会购买,而有兴趣的读者买来一看发现是一本写青少年的,以为自己受骗了。就扔下了。
所以,两边不讨好,也没有传出好口碑,就连评论家都没有关注。
如今好口碑从学校里传了出销量直线上升,《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了一本现象级的,各种评论也新鲜出炉。
有评论家认为这本教坏了学生,主角满嘴脏话,生活没有目的,不应该让青少年接触这类颓废的。
也有评论家觉得这本展现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了青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