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 (第3/3页)
观点不同,但还没有到形同陌路的地步,相反会经常联系。
1924年4月,北大学生李秉仲写了一部章回体《边雪鸿泥记》,托鲁讯联系出版,鲁讯就托胡拾帮忙联系商务印书馆。
林子轩前些日子才去拜访过鲁讯,两人的关系尚可。
看到鲁讯走过来,胡拾和林子轩便迎了上去。
三人就在大礼堂的东侧会面了,互相寒暄了几句,鲁讯还笑言林子轩这几日在北平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在这次论战中,胡拾和鲁讯都有发文,他们两人的文章还算公允。
胡拾仍旧是崇尚西方的制度和科学,但觉得青年人学习国学并无坏处,还开出了一个长长的国学书目,分为工具书、思想史和文学史。
林子轩被他的书目给吓到了,共计数百本国学书籍,光是看完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鲁讯不同意林子轩提出的新文化过激的说法,认为对于旧文化的打击还不够,民众还没有被唤醒,新文学的使命还没有达到。
不过他对林子轩提出的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观点有点兴趣,这并不容易,需要真正学贯中西的人才能完成。
鲁讯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有人能做到,但这种方向值得尝试。
在这场论战中,鲁讯是较为清醒的一个人,虽然也批判了林子轩,却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林子轩不是想反对新文化,相反他支持新文化,他只是在支持新文化的同时,兼顾传统文化不要就此没落。
有记者提议给三人照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胡拾和林子轩没有异议,鲁讯想了想,也同意下来,按照年龄,鲁讯站在了中间。
鲁讯比胡拾年长了10岁,而胡拾比林子轩年长了9岁,他们的年纪可以说很有代表性。
三人都穿着长衫,鲁讯居中,虽然个子不高,却很有气势,胡拾站在左边,温文尔雅,林子轩站在右面,年轻俊朗。
随着相机的闪光,这张三人唯一的合影定格在底片上。
从此以后,他们三人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