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第2/3页)
支持。留法派在此时的教育学术界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所以说,在中国生活就不可避免的加入到各个圈子里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鲁讯甘愿受到驱使了。
等到易赔基当了新校长,他立刻就不再管这些事情,而只管教书了。
时任女师大国文系主任的郑典在后来的忆文章里称:“到了复校以后。校长继任有人,他就事事谦退,只管讲课了。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风度啊!”
在大量女师大风潮的叙述中,英雄鲁讯在戏台中央英勇作战,学生们群情激昂,易赔基以及背后的李石增或不见身影,或像个跑龙套的,在前台一闪而过。
然而,事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杨阴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英美派的代表人物胡拾是校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评论派力挺杨阴榆的原因了。
说到底就是留法派和留日派联合起来对英美派的一次反击。
鲁讯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广评。
在这次风潮中他如此英勇奋战,几乎以一人之力就把现代评论派打的落花流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爱情的力量,或者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林子轩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和杨阴榆同一年进的哥大。
杨阴榆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林子轩才刚刚十八岁,两人的交往并不多,只在哥大留学生聚会的时候见过几次。
在他的印象中,杨阴榆性子和婉。对学业很用功,和他这种在美国混日子的人不同。
有了这份情谊,林子轩自然不会攻击杨阴榆,也不想参与这次论战。
在这场风潮中。对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乎的是立场问题。
正如后世的那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轩不再理会北平的事情,任由他们争论去,他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
孟晓冬想要到北平去唱戏。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觉得自己在上海的戏曲舞台上已经无法再提高了,只有到北平和各路戏曲名家一较高下,取长补短,才有提升的可能。
这句话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