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 (第2/3页)

 鲁讯的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走出了一条新文学的道路,通过描写农村和农民展现了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风貌。

    沈丛文同样如此。和鲁讯不同的是他对农民怀着热爱和怜悯,而不是愤怒和批判。

    鲁讯这个时候接到了厦门大学的聘书,准备带着许广评离开北平,前往厦门。

    他婉拒了林子轩的邀请,认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无法胜任。

    这是他谦虚了,鲁讯的集《彷徨》即将出版,其中的在报纸上大多发表过,在中国文坛,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许是对林子轩的不放心,或许是对国际笔会这个西方组织的警惕。

    鲁讯拒绝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在广州,创造社的创始人们同样面临选择。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郁达浮一起前往广州,进入国立广东大学教书,后来郭沫偌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郁达浮仍旧在大学教书。

    郁达浮没有问题,同意加入,郭沫偌则陷入挣扎之中。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给他发出邀请,这件事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已经人尽皆知了,很多人争抢着想要加入,机会难得。

    国际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这个时期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正在积极的申请加入组织,处于被组织考察的阶段。要不要加入笔会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他请示了组织,组织经过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国笔会中心的请求。

    组织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中国笔会中心有自己的声音,这个笔会中心不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家垄断。要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能量。

    就这样,创造社的成员加入了进来。

    相对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较为复杂,根据各人的政治倾向不同,分成不同的小团体,有人想要自由自在。有人则热衷于社会活动。

    林子轩邀请了郑震铎和沈燕冰等人。

    在林子轩的心目中,中国笔会中心不是他的自留地和后花园,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反映这个时代中国作家群体的组织,能够全面的展现中国文学的面貌。

    所以,他在发出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