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六章 【白栋挖下的‘大坑’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零六章 【白栋挖下的‘大坑’ 上】 (第2/3页)

二十年内有效增加秦国人口,同时也认为解决了吃盐问题,秦人绝对可以延长寿命五到十年!

    因为在秦国除了贵族阶层,普通黎民一年下来也吃不到多少盐,这不但极大影响了劳动效率、同时也让秦人过早夭折。他在《治水论》中就曾经提到,水祸猖獗为老秦一害,当可治之,盐之不供却为老秦常害,甚至比水患更烈,唯有丰富商业,令老秦富强,老秦产不出盐,就从燕国齐国大量购买,若能令国人皆足盐,无需三载,则秦人壮硕、秦军无敌!

    徐公在齐国就有两个大盐场,先后让他参与建设的各处盐贸据点更是在半年内就增至了数十个,其中有一半还是设在赵地。赵国不是产盐地,却位于山东诸国的中间位置,又因为国力强盛,比地理位置更好的鲁国更合适建立盐贸据点,只是赵良感觉这盐贸据点建立的有些过多了,似乎毫无必要。

    所谓盐贸据点,不过就是商家从燕齐等产盐国收购了盐,然后通过这些据点转卖出去,既满足了天下之用,更解决了国与国间的诸般矛盾;比如齐国官方控制下的盐场也会先转于盐商的私营据点,然后才售卖各国,就算齐国与楚国、魏国交兵,也不妨碍这些敌国从盐贸据点购买己国的盐。这算是彻底的盐业私卖制度,更为符合齐燕等国的盐业买卖法令。

    之所以在齐燕会有这样的法令,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对盐业依赖极大,燕国还还好些,齐国之富,根本就在盐业,这个时代今天打明天和,总不能因为撕破了脸就耽误了赚钱,因此才诞生出国家为仇商人却还是好朋友的结果,徐公这类商业巨子也因运而生。

    赵良是学以致用的经济型人才,其中道理自然明白,不过还是无法理解徐公为何要突然加建如此多的盐贸据点。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在以往数十年间,燕齐两国商人建立的盐贸据点已经足够周转之用,此举实在毫无必要,徐公纯粹是钱多烧坏了脑袋,就跟那位一日夜砸出百万金却只为了灭绝南墨的白子一样。

    很快赵良就明白了徐公的目的,魏国开始大量购买燕齐的盐!

    魏人需要大量基础盐来生产一种更高品质的盐,这种盐他有幸吃过一次,不但没有苦味、吃多了肚子还不会疼,炖肉时只要放入一点,那种滋味......才子名士天生就是会享受的,他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种盐了。

    齐国起初很欢乐,他们囤积的海盐真是太多了,于是魏国要多少,就有多少海盐通过盐贸据点转售了出去......不过齐国的嗅觉也不比赵良差多少,很快就发现了魏国这种‘高品质盐’的可怕!燕国和齐国囤积的海盐被魏国毫无节制地大量卖去,同时魏国的盐正在逆流进齐国,价格只比齐国海盐高五成,不但贵族吃得起,齐国富庶的黎民也能吃得起,而且魏盐看似贵了一些,却更为精纯味美,真正用来也不比食用齐国的海盐贵了多少!

    不仅仅是在齐国、如今在山东各国、在楚国,都已经开始食用魏盐。魏国人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