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飞猛进的奉军 (第2/3页)
的列强,奉军的差距就更大了。正是有了这个认识,张廷兰虽然力主出兵远东,并且抢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但是接下来张廷兰就选择了沉寂。
将伯力和海参崴的工厂控制在手中之后,奉军就没有什么大动作了,任由日本军队控制了整个远东,甚至打到了赤塔,整个贝加尔湖以东,都被日本人拿到了手中,小鬼子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洋洋得意。
张廷兰很清楚,俄国多数党早晚会打到远东,也会和日本人死磕,暂时就先让日本人得意一段时间,奉军正好能够利用这段时间,把军工体系充实起来,产能跟上,至少能保证十万大军,出国作战的需求,这样奉军才能坐收渔人之利。
“陶厂长,引进美国的生产线之后,子弹产量有多少的提高?”
陶吉平满脸都是得意,笑着说道:“拙言,简直就是天差地别,现在咱们一天最好的时候,能生产三百万发子弹,几乎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产量,足足提升了几十倍。其实最让我受到震撼的不是美国机器有多先进,而是美国的生产组织方式,他们搞标准化,推行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把分工做得越来越细,这样一来产量就突飞猛进的提升,一样的机器,能够发挥出一倍以上的效率。”
说到这里,陶吉平看了一眼似笑非笑的张廷兰,他也猛然惊醒,其实美国的这些看家法宝,张廷兰早就提出过,而且还反复的提醒他们这些军工负责人,真正和美国人接触之后,才真正了解了张廷兰的厉害,这个年轻人简直把工业生产的关键给摸透了。
“拙言,我要向你赔罪,当初你给我们讲过这些,结果我还有一点怀疑,落实也有不利,实在是鼠目寸光啊!”
“陶厂长,谁都要走弯路,不过切记一点,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都是不断进步的,绝对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谁固步自封,谁就要落后下去!”
“真知灼见!”陶吉平给张廷兰竖起了大拇指,他一转身,从旁边拿起了一个小小的手册,送到了张廷兰的面前。
“拙言,美国人的管理方式虽然先进,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过于死板机械,不注意发挥工人的聪明才智,这些都是咱们要吸取教训的。这份手册就是我和工人一起讨论的生产操作流程,如何能够效率最高,操作最简便,最容易上手,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关键都在这里面了。而且咱们的工人又提出了不少降低消耗的好办法,一项项累加起来,咱们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三成以上。”
张廷兰随手翻开了小册子,只见上面详细的开列着每一项的操作规范,而且还配了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就算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工人,也能弄明白,最难能可贵的是很过关键性的诀窍都标注在上面,十分的详尽规范,竟然有后世操作流程的模样了,这个时代能搞出这种东西,足见中国工人的智慧不容小视。
“陶厂长,这东西可是无价之宝啊,我看不只是军工企业,其他的民用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