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这一次,周瑜怕是要败在子敬手下了 (第2/3页)
汉朝能有如此丞相,可谓天下万民之福。
“
明。”鲁肃忽然闪身出列,向马跃恭恭敬敬地揖了道,“肃谨代淮南数百万百姓谢过丞相不杀之恩。”
“罢了。”马跃摇手道,“子敬不必如此。”
鲁肃道:“丞相,肃有一个笨办法,或者可以击破寿春。”
“哦?”马跃欣然道,“子敬快快道来。”
鲁肃道:“丞相可令士卒在寿春城外负土筑台,高度当高出寿春城墙数丈,尔后集结弓箭手于高台之上朝寿春城内居高临下放箭,复令士卒负土往前继续填充,等高台继续往前延伸直至填平寿春城头时,也正是我军攻破寿春之时!”
“好计。”蒯越赞道,“周瑜用兵虽然厉害,谅也破解不了这土填之术。”
“哦?”马跃与贾诩交换了一个眼神,欣然道,“这倒是个好办法。”
李肃道:“负土填城果然是个办法,不过时间是否足够呢?”
鲁肃道:“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假使这座高台地顶宽为三十丈。基宽为五十丈。则平均宽度为四十丈(约92),高度为六丈,另外高台需从吴军弓箭手地射程外一直填平至寿春城头,前后纵深至少得有一百丈(约231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总共需要两万四千立方丈地泥土!一立方丈地泥土约有十五万斤。因此筑成这座高台大约需要三十六万万斤泥土。”
“三十六万万斤?”蒯越接着说道,“如果让十万名士兵负土筑台,平均每名士兵需要负土三万六千斤!”
鲁肃道:“如果就近取土。每名士兵一天至少可以来回十趟,每趟负土以百斤计。一天可负土千斤,因此可经粗略得出结论。大约需要三十六天!考虑到吴军的骚扰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所需时间可能会更久,不过我军兵力多达二十万。而且还有大量的畜力、马车可用,两相抵消。时间应该不会超出四十天。”
贾诩忍不住赞道:“对于取土填城之术子敬颇有研究啊?”
“不敢有瞒军师。”鲁肃道。
“年少时常与友人研习攻城守城之术,鲁资质鲁钝,只想到这笨拙地破城之术,故而略有研究。”
“子敬口中地友人想必就是周瑜吧?”马跃朗声大笑道,“正所谓大巧似拙。这一次,周瑜怕是要败在子敬手上了!哈哈哈,孤倒要看看。周瑜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破解子敬地土填之术。哼!”
马跃说此一顿,喝道:“蒯越、鲁肃听令!”
蒯越、鲁肃急出列拱手道:“但凭丞相差谴。”
马跃道:“自明日始。由你们号令三军,取土填城!”
“领命。”
鲁肃、蒯越拱手再揖,神色一片肃然。
马跃又向贾诩道:“文和。即刻传令各军。悉遵子敬、异度号令,不得有误。”
贾诩拱手应道:“遵命。”
……
寿春城。吴公府。
“好,太好了!”孙权拍案而起,大声道,“凉军猛攻寿春半月终不得寸进。今攻城梯奇计亦为公谨所破,马屠夫技止于此,可不足为虑。孤所虑者,唯余高顺之左路偏师,却不知道黄盖老将军是否能将之挡在合肥以南?”
周瑜儒衫飘飘、羽扇轻摇,施施然说道:“主公不必忧虑,对于高顺这一路偏师,瑜已有安排,黄老将只需依计而行,当可立于不败之地,纵不能击破高顺军,然在逍遥津坚守数月却是绰绰有余。”
孙权欣然道:“如此,孤可高枕无忧矣。”
“吴公。”两人正说间,忽有小吏疾步上前禀道,“酒筵已然备妥。”
“呵呵,好。”孙权向周瑜肃手道,“公谨,请吧。”
周瑜亦微笑道:“主公请。”
……
合肥北效,逍遥津。
一队队小船、木筏顺着水穿行如梭,将木材、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往江中,江心岛上旌旗飘扬、杀气冲天,一座气势恢弘的水军大寨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黄盖、黄柄父子在数十名亲兵的簇拥下肃立水河畔。
黄柄不解地问黄盖道:“合肥城池坚固,足以御敌,父亲为何只留轻兵守城,而集结重兵于逍遥津?”
黄盖道:“柄儿有所不知,此乃大都督之计。”
黄柄道:“大都督之计?”
“不错。”黄盖点了点头,手指水浩渺地江面向黄柄道,“柄儿你看,这水源自将军岭,至逍遥津则一分为二,北去两百里出寿春而入淮河,南去百余里入巢湖,几乎将庐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