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两百银两 (第2/3页)
今是我们洛京最年轻的秀才员外郎,等过了三年,肯定能成为大靖最年轻的状元郎!你呀,比起来还差得远。咦,不若求了你阿爷,让他放你去参加武举,没准还能得到陛下的任命,得偿所愿呢。”
秦奚揉着脸,郁闷道:“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这些二品以上大臣的世家嫡系,身上都有皇室萌荫,多数人在国子学中都能受到举荐,无需参加科举也能得到官身。尤其是武举,素来寒门子弟参加得多,他身为秦大统领的嫡孙,父辈又是二品大将,不需要参加武举也能在军中效命,没必要走这条弯路。
此外,参加科举武举的世家子弟只剩下一种情况,那就是文臣子嗣从军或武将子嗣从文。
科举和武举,便是他们的投名状,只有在这里取得好成绩打开局面,才有助于他们之后的官途,少一些非议。
贾家铭则不同。
洛京世家这一代子嗣不兴,因此嫡庶之分并不如先朝一样分明。以贾家铭的天资,若在其他人家定会被百般重视精心培养,但贾府却与这些世家不同。
单只子嗣一项上,多子多孙的贾中书已经兼顾不来,何况贾家铭一向不出风头,在他不得已考取本届春闱之前,他还因为几番忤逆贾中书而受到诸多责罚和冷落。但如今,就算贾中书也不得不将这个素来不吭声的第十一子重视起来。
五月末揭榜,贾家铭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地,再次考取魁首!
大靖人口较前朝猛增,开疆扩土之下地域也大了一倍不止,因此科举选士多设了一个关节,分了春闱和秋闱,设下四次筛选。春闱考取的虽则是秀才功名,还不够资格选为官身,但三元及第却不容人小视!
况且他年仅十二岁,不能算大靖年纪最小的状元郎,但却是大靖开科举以来,年纪最小的一个三元及第的秀才郎!
便是贞元皇帝都被惊动,听闻他是陈阁老的关门弟子又为中书令子嗣,还特意赐下一柄玉如意,大大赞扬了一番。
贾家铭小小年纪便在文儒之中声名大噪,虽然在国子学复学,为人低调,但在进学府的声望早已超过了之前的太傅嫡孙马超,成为儒生之首。
此等际遇,很难不让人心思浮动。
就连陈阁老都几次教导他切勿骄傲自满,就怕被盛名所累,变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憾事。
贾家铭自然心中喜悦,但很快就冷静下来。
可以说,这其中朱定北和楼家兄弟还有秦奚的功劳很大。
一朝得志易失本心,此等人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在于心中的自卑怯懦。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功早就胸有成竹,就算一时高兴,也不会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清楚,他们所能到达的终点,远不止于此。
这原本是贾家铭最大的问题,但这两年与几位挚友相交相知,他心中的卑怯已经渐渐被驱散。
同时,也是因为清醒地认识到比起各有所长的好友,他算不得多出色,好比朱定北和宁衡的低调不显,这让他也很快从狂喜中沉淀下来,没有因为三元及第而浮躁,反而比以前更沉稳下来。
秦奚咋咋呼呼了半晌,贾家铭才停了笑,看着被楼安宁取笑得快要跳脚的秦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